
11月18日,第六届中国白酒黄淮核心产区高质量发展峰会在山东淄博举行。本届峰会以“新质开新局,聚力创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河南、江苏、山东、安徽四省的政府领导、行业专家、酒企代表等,共同探讨白酒产业在智能制造、绿色酿造、文化赋能等领域的创新路径。 
在第六届黄淮四省白酒高质量发展峰会上,河南仰韶酒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建光围绕峰会 “新质开新局,聚力创未来” 的核心主题,结合仰韶酒业实践,从 “新质生产力转化” 与 “产业协同发展” 两大维度,分享了企业以 “新质” 为引擎、以 “合力” 筑根基的发展路径与思考。 一、聚 “智” 成势:以新质生产力重塑酿造核心,夯实品质根本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新”与“质”的融合,需以科技为抓手,为传统酿造注入新活力,具体从三方面落地: 
科技革新生产工艺:推动仰韶生态酿酒园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开展微生物代谢、风味物质组成等研究,实现精准发酵;创新“九粮六陶”核心技艺,构建酒体风味骨架,促进酒液老熟升华。 科技筑牢产品品质:搭建从原粮育种到窖藏陈酿的全程质量数字溯源体系;引入智能传感、物联网技术,掌握窖池微生态规律;运用大数据优化工艺参数,保障风味稳定。目前仰韶彩陶坊已获“中国消费名品”(工信部)、“河南省省长质量奖”(省政府)认证。 科技打通用户连接:构建数字化营销生态,通过新媒体讲述品牌故事;创新消费场景,打通“田间地头—智能工厂—渠道终端—国人餐桌”全链路信息通路,实现用户精准触达与高效服务。 二、聚“链”固本:以协同化生态优化生产关系,筑牢产业根基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产业链协同,黄淮产区需构建“1+1>2”的共生生态,重点推进三大协同: 
产业链协同:夯实“第一车间”:打造“仰韶酒庄一庄五园”产业生态体系,覆盖原料种植、酿造生产、科技创新、文化体验、生态文旅等领域,实现“从一粒粮到一滴酒”“从生产到价值共享”的全流程融通。 创新链协同:深化“产学研用”:携手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江南大学等权威机构,聚焦陶融型白酒关键技术突破,多次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拥有十余名“国家级白酒评委”、中国酿酒大师及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多项技术专利已落地生产,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价值链协同:拓展“酒文旅融合”:打破工业边界,将河南仙门山打造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把工业旅游升级为深度度假体验;景区不仅成为中原工业旅游标杆,更拉动当地住宿、餐饮、农特产发展,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文旅部),开创酒文旅融合新范式。 三、聚“文”铸魂:以一体化IP激活文化价值,讲好黄淮故事 七千年仰韶文化与黄淮流域文明是产区独特优势,仰韶致力于将文化转化为品牌“身份证”与“通行证”,具体分三步推进: 
深挖文化内核,筑牢品牌根魂:提炼七千年仰韶文化精髓,将彩陶纹饰、农耕文明融入品牌内核;梳理黄淮酿造文明史,以先民智慧、传承匠心铸就品牌灵魂;构建“天人共酿” 哲学体系,将敬畏自然、沉淀时光、人文匠心,凝练为品牌价值主张。 精塑产品表达,承载文化内涵:将产品打造成文化载体,复刻小口尖底瓶、鱼纹葫芦瓶等国宝重器,让酒成为可触摸的文化“活化石”;将“日月星”符号融入视觉体系,彰显“汲取天地精华”的酿造哲学;以六陶工艺贯穿生产,形成独特品质标识与品牌符号。 升华文化价值,赋能产区发展:推动文化价值向品质价值转化,以“工匠精神”打磨每道工序,赋能高品质生活;推动文化价值向产区价值汇聚,将仰韶文化IP融入“黄淮白酒”大IP构建,提升产区辨识度;推动文化价值向社会价值延伸,通过文化公益、乡村振兴反哺社会,彰显企业担当。 当前黄淮产区正处于科技革命、消费升级、文化复兴的交汇点,呼吁四省白酒同仁以黄河胸襟拥抱世界、以淮河智慧润泽行业,聚四省之力、携千年匠心,共同推动“让世界品味黄淮,让黄淮香飘世界”的发展目标。(来源:凤凰网河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