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为43.9%,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这是自2015年以来,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连续3年攀升。 通过多年努力,自主品牌乘用车品质提高、配置增加、性价比不断提升,消费者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 继长城汽车借势火爆的SUV市场成为首个年销百万台的中国品牌车企之后,吉利和长安也先后杀入百万汽车俱乐部,表明中国车企已进入从求量到求质的企业发展转型拐点。 吉利汽车、广汽传祺、上汽乘用车、宝骏汽车等自主品牌,2017年增势喜人。长安汽车和长城汽车虽然增势放缓,但仍是自主品牌销量的重要贡献者。 一部分车企近年来厚积薄发,开始重视造型设计和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打造出一批明星产品,满足并引领了市场需求。反过来,这些明星产品在市场上良好的销量和“口碑”又助推了企业品牌的跃升。 在市场认可度提升的同时,面对国内经济转型与汽车消费升级的新趋势,众多自主品牌相继开启高端化路线,通过品牌向上、产品向上,提升市场竞争力。长城的WEY品牌、吉利的领克品牌以及广汽传祺的高端车型,纷纷挑战合资品牌,带动自主品牌向高端化进军。 2017年4月,吉利汽车正式推出旗下的中高端汽车品牌——领克,首款量产车型领克01于2017年11月28日上市,首月销量达6012辆,市场反馈良好。而长城旗下的高端品牌WEY,在2017年先后推出VV7、VV5,两款车型双双进入“万辆俱乐部”,全年共销售86427辆。 提示 其实,这已是自主品牌第二次进军高端化。自主品牌从2011年开始第一轮高端化,一汽轿车发布红旗,奇瑞成立观致,最终都因缺乏核心技术以失败告终。 随着国内消费需求的变化,其关注点已从外观转向技术与质量。而车企要想做好高端化,甚至走向国际化,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是关键。要想长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庞大的市场占有量是一方面,过硬的技术储备则更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