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今年8月8日,微信支付迎来第三个无现金日。 图二:出门不带现金,手机已变成“电子钱包”。 图三:广州地铁2015年已率先在全国实现通过支付宝、微信等方式购买地铁票。
王小月/摄 图四:在东南亚许多餐馆,支付宝已成为标配。
如今对许多人来说,在便利店、商超或者机场、火车站,乃至街边的煎饼摊都可以拿出手机来进行支付,这一行为已经司空见惯。不得不说,移动支付已经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手机+充电宝,已经成为出门必备拍档。出门可以兜里没钱,但是不能没手机,手机不能没电。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物联网的发展以及大数据赋能,移动支付来了,手机也变成“电子钱包”式的存在。
移动支付进入千家万户,出门不带现金,用手机动动手指也毫无违和感。
但普通民众似乎很少去追根溯源,移动支付是何时进入我们的生活? 两大“巨头”的发展历程 回看移动支付的发展历史,以十年为单位来度量都会显得过长,甚至把目光放在五年之前,移动支付仍很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而谈及移动支付,无论如何是避不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两大“巨头”的。
2003年,淘宝集市出现,逐渐引领了中国网络购物的潮流。“网购上淘宝”,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而作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支付宝也根植于淘宝出现。
2004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像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
2011年5月,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一批27家支付机构获发牌照;截至2013年1月,分六批累计发出223张支付机构牌照。
2011年初,腾讯推出微信这款聊天软件。就在2013年8月,微信支付正式上线。微信支付的横空出世,也结束了支付宝一家独大的时代。
从2014年开始,微信推出的微信红包开始流行起来。凭借着和春晚的合作,微信红包改变了人们过年方式,无数人在红包大战中玩得不亦乐乎。
有人指出“微信支付一夜干了支付宝8年的事”。而这些年来,关于微信和支付宝的PK从未结束。
从2015年到今年春节期间的“摇一摇”“咻一咻”“集五福”,微信和支付宝这两大第三方支付巨头花样翻新,一次次开启了全民狂欢。
2015年微信支付发起首个“8.8无现金日”,号召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刷卡等更低碳、便捷的支付方式。2016年近70万家线下门店参与活动,参与商户数是2015年的8倍以上。
今年8月8日,微信支付迎来第三个无现金日,直接用了“接入全行业”作为这次无现金活动的规模概括。覆盖了全国各主要城市,遍布吃喝玩乐行各个领域。
另一边,支付宝也不甘示弱,在8月1日-8月8日举办全国“无现金城市周”,和杭州、武汉、天津、福州、贵阳等多个城市合作,成立了“无现金城市”。
除此之外,8月1日到3日,支付宝还在杭州和武汉两座城市开启免费乘坐公交活动。
走进任何一家大型商超,随处可见支付宝、微信支付送奖励金及随机立减的海报。
Analysy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8.8万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47%。
其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二者的市场份额超过了93%,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
面对微信、支付宝的猛烈攻势,银联闪付、ApplePay、SamsungPay等移动支付平台都加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遗憾的是,它们入局还是太晚了。
艾媒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支付宝和理财通(微信支付+QQ钱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3.8%和40.3%,已经形成了双寡头垄断的支付市场格局。 国内外的大协同 2014年的“双12”,是一个值得书写的时点,这是二维码支付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线下推广。
当天支付宝联合约2万家线下门店推出支付宝钱包付款打5折的活动。支付宝在“双12”下午3点半的交易数据显示,支付宝钱包全国总支付笔数超过400万笔。全国消费者买下了超过90万个面包、100万瓶牛奶、15万个毛毛豆蛋糕、35万个水饺、2万个比萨、21万个馄饨、5万个甜筒和50万包芒果干……
比这些数字更值得惊奇的,是人们对一种完全陌生的支付方式所展现出巨大的热情。
消费者对奖励金、随机立减的认可,让第三方支付平台屡试不爽。今年12月6日,双12口碑·支付宝全球狂欢节正式启动。12月12日,除了商家折扣,今年用口碑APP消费买单,还能折上五折(封顶25元)。
据了解,全球参与双12的商家共有100万家,几乎覆盖所有领域,超市、餐厅、商场,还有休闲娱乐、美容美发、健身、母婴、地铁票、加油站等。众多商家将创下全年的销售高峰、次高峰。更重要的是,还将开启一场线上线下联合狂欢。
在国内,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优势仍然明显,消费者在补贴的刺激下早已形成了支付习惯。
而这些变化也渗透在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以公共交通为例,早在2015年,广州地铁便已在全国率先支持通过支付宝、微信等方式购买地铁票,继而推出二维码单程票、银联信用卡闪付过闸、ApplePay过闸等服务。
在广州,在地铁站自助购买临时卡的一位乘客表示,“使用移动支付避免了购买时没有零钱的尴尬”。
移动支付带来的影响已不仅仅局限于中国消费者。随着消费升级,海外购和海外旅行也受到众多消费者的追捧,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为大多人首选的支付方式。
以往去日本旅游,相信很多人都会带回来一大堆硬币。如今,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跨境布局步伐的加快,出国旅行省去了诸多不便。
自11月27日,芝麻分在700分以上的用户,可以在美国洛杉矶、泰国曼谷、清迈和普吉以及新西兰基督城用支付宝免押金租车,并且也不需要刷信用卡担保。
不仅如此,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版图也在向世界范围内扩展。
知乎网友小鱼爱对眼分享了在美国旅行的经历,他在回国前将美国银行卡注销,导致uber无法付款。不过随后他惊喜地发现支付宝也可以叫车,惊呼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腾讯副总裁刘胜义表示,微信支付计划于明年初开始在马来西亚提供服务。届时,马来西亚用户可以在交易场景中使用当地货币林吉特进行支付。
马来西亚是腾讯扩展其微信生态系统的第一个海外国家。据腾讯方面透露,此前马来西亚的微信用户数已达2000万,且该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相比微信支付,蚂蚁金服在东南亚的扩张速度更为迅速。支付宝在欧美、日韩、东南亚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接入了数十万家境外线下商户门店。 移动支付要往哪儿去 短短四年时间,微信支付已成为可以同支付宝对标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11月9日的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高调宣布,微信月线下支付次数较去年大涨280%。
而微信支付并不满足于线下支付,11月25日微信正式推出零钱通,正式与支付宝的余额宝“宣战”。与余额宝的功能很相似,可直接用来消费,还可以用来转账,发红包,还信用卡,扫码支付等。
这一产品解决了微信零钱的闲置问题,近七日年化4.135%的收益,让用户每天都能赚收益。值得一提的是,余额宝当前最高限额已降至10万人民币,而微信零钱通此举无疑可以吸引零花钱比较多的用户。
未来,零钱通能走多远?
物联网、大数据的蓬勃发展,大大冲击了现金支付和银联支付,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兴起是否是移动支付的未来趋势,目前都很难得出答案。
从揣着一沓钞票到移动支付解决衣、食、住、行的便利,关于大数据如何保护个人隐私的问题,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但即便如此,依然无法阻挡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对《中国消费者报》表示,目前实体商户特别是一些街头小店对于移动支付的接受度较高,但也要便捷和安全性兼顾,行业还需详细探索。
十年之前,很难想象移动支付如此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或许再过十年,今天的主角都会成为历史,而新势力则已早早站上风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