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讯:27号上午,洛阳市消费者协会会同洛阳市室内装饰装修行业管理办公室共同召开了《洛阳市住宅装饰装修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推广使用启动仪式。 据了解,《洛阳市住宅装饰装修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历时半年,先后有50多名专家学者、立法顾问、知名律师、装饰企业和消费者代表参与,召开了近20余次的协商、沟通、修改、研究、座谈会议,最终形成。  洛阳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原丽娟告诉记者:“规范在装修合同使用中的一些不良的合同行为,让企业和消费者之间能有一个平等、规范和合理的约定,让消费者在装修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一份安全完善的法律保障。” 此次合同示范文本的制定,将进一步从源头上规范洛阳市的装饰装修市场,规范合同使用行为,最大程度的保证甲乙双方的权益最大化,促进洛阳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装修合同7大常见签订陷阱 在签订家装合同时,由于条款多且杂,涉及很多装修专业词和法律,很多业主难免会忽略一些细节,但有可能正正是这些被忽略的细节才酿成大错,掉进装修公司的圈套。签订合同是家装的必要环节,那么如何避免自己被装修公司坑呢?接下来记者就给大家罗列一下装修合同的常见陷阱。 装修合同常见陷阱一:故意增加装修项目 有些设计师故意增加装修项目,不需要做梁的地方加个梁,没必要吊顶的地方非要吊顶。这样一来,装修报价就要高很多,设计师的提成也就会增加很多了。  装修合同常见陷阱二:舍低就高捞取回扣 有一些建材商和设计师私下约定,只要设计师在设计中使用了他们的材料,最后由建材商给设计师回扣。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就故意使用这些有回扣的材料,让消费者花冤枉钱。 
装修合同常见陷阱三:虚报面积增加预算 测量面积时也要注意,有可能会被有意多报、谎报,加大工程量。例如在计算涂刷墙面乳胶漆时,没有将门窗面积扣除,或将墙面长宽增加,都会导致装修预算的增加。  装修合同常见陷阱四:口头承诺难兑现 现在很多设计师都爱打“亲密牌”,就是说,设计师为了吸引业主签单,在前期沟通中,处处为业主着想,答应一些赠送项目博得业主的好感。但后续可能会以材料不足为由不履行承诺。  装修合同常见陷阱五:文字游戏多算费用 业 主王先生签订的合同有一条内容是:各种橱柜、低柜、吊柜等高度不足1米的家具均按延米计算,工程量少于1米的按1米计算,超过1米按延米据实计算。很多消 费者都会误以为“不足1米时按1米计算,超过一米就按实际长度算”。而家装公司的所谓?“延米”计算是不管长度是多少,尾数不足1米时均按1米算。仅这个 “延米”算法装修款就让?业主多支付了一大笔费用。  装修合同常见陷阱六:替换材料质量悬殊 多数家装公司的协议上就有这样的条款:装修中如原品牌材料缺货时,乙方可临时更换相同型号的材料。若甲方坚持使用原品牌材料,造成工期延误由甲方负责。这项条款给一些不规范企业留下了偷换材料的好借口。  装修合同常见陷阱七:增减项目不签合同 如果合同报价中漏掉了一些必要的项目,如果不加价,整个工程就没办法施行,同时,合同中有一条款明确注明,按实际发生计算,要求据实结算工程款,否则停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