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开阔创建思路,明晰创建举措和手段,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推进全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 6月26日—30日,信阳市食安办副主任、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张玉红带领调研组前往成都学习调研创建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成都市于2015年12月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是第二批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试点市,并于2018年7月创建成功。几年来,成都市形成了“坚持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和创新治理,构建智慧治理”的模式,在全国出台了首个地方食品生产管理标准,率先利用“互联网+”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调研组一行实地参观调研了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水产、农产品批发市场、餐饮经营单位、源本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研发中心等处,重点围绕食品溯源,学习了食安智慧监管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就加强相关市场监管工作进行了学习交流。 二、成都创建经验 一是领导重视是关键。成都市委市政府将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进创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面创新改革、全面依法治市和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和党委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和重点支持范畴,打牢了创建工作的四梁八柱。 二是智慧监管是亮点。成都市依托信息技术,探索建立“互联网+监管”模式,其支撑体系可概括为一个中心(食品药品安全大数据中心,包含监管执法数据库、检验检测数据库),两大技术保障(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三个基础平台(检验检测平台、溯源平台、风险预警平台),四条实现路径(循数治理、溯源管理、风险管理、社会共治)。 三是各方支持是保障。成都市创建工作形成了以市主要领导挂帅,各区(市)、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的创建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实施属地管理和部门协同机制,确保各项创建细则任务顺利完成。同时,纪检监察开展监督检查,宣传部门加强宣传引导,财政部门大力提供资金支持。 三、我市创建思路 依据《河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南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细则的通知》,在市中心城区和7个县域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多元参与、全程监管、全域覆盖”的创建格局。通过完善“六大体系”、实施“十项工程”、开展“十大行动”等措施,力争到2022年底,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同时,从另外一些角度和方面进行补充和探讨。 一是依托创建促进食品产业发展。高标准启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对推进全市食品安全监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以创建为契机,以溯源监管、主体责任落实、监督抽检、快速检验、产业发展等为重点,以粮油加工、禽肉加工、茶叶生产三大行业为主线,推动食品产业发展提质,推进地方食品生产企业做大做强。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补强工作短板。实施农产品源头治理,加强水土、空气污染防治,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严格管控对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开展农业、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行动,积极保护和传承食品行业老字号;开展产业提升行动,对全市优质水稻、水果类、蔬菜、高产油茶、茶叶品种及鱼业、种养殖大引导和扶持提升;开展市场规范行动,推进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产品标准,加快推进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和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尝试推进食品企业产品携带“身份证”上市。 三是创新举措全面提升共治水平。建立全市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创建格局,严格对标对表,实施靶向推进,即通过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体化的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咨询查询、信息共享、投诉举报等应用服务;探索建立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和沟通机制,可以各医院、乡镇社区卫生室为基点,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农业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农产品准出准入机制,市人大、政协开展执法检查和监督,检察部门启动开展食品安全公益诉讼专项调查;同时推动成立食品安全协会,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出台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办法,形成社会共建共治合力。 四是加强科普宣传进行广泛造势。制定印发全市创建宣传工作方案,设计创建LOGO,开通创建微媒体等互动平台,发出致市民的一封信,制作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宣传标语,印制创建工作宣传海报和宣传品,充分利用各媒体、各社会媒介、沿街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创建口号和标语,实现宣传教育全覆盖,让“共创国家食品示范城市、共享信阳美食之乡”深入人心。 五是明确抓手推进跨越式智慧创建。探索建立以市场主导、政府监管、大数据呈现的“互联网+”智慧创建模式,实现信阳食品安全监管能力跨越式发展,促进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提升,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