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酒业进入深度调整期,行业整体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部分全国性品牌甚至出现销量下滑。 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河南仰韶酒业和河北丛台酒业却异军突起,不仅快速完成了省内市场的全面布局,还积极向省外市场渗透与扩张,成为全行业瞩目的“黑马”。 这两家企业做对了什么?它们的成功经验能为其他区域酒企提供哪些启示?
一 行业调整期的挑战与机遇 从2012年前后至今,是中国酒业发生深刻变局的10余年。中国酒业自国家公布“三公消费”严格受限政策后,经历了一轮深度调整,高端白酒市场受到冲击,行业逐步回归理性消费。 近年来,特别是2020年疫情爆发后,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竞争加剧,白酒行业呈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头部品牌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汾酒等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而区域酒企则面临生存与持续成长压力。 
然而,河南仰韶和河北丛台却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了逆势增长,仰韶成功成为河南王,丛台也快速成为冀酒黑马品牌、年销售额与增长速度直接严重威胁老白干持续多年的河北王地位。 总结两大品牌的跃升发展,可以看到,其核心在于精准把握了行业调整期的三大结构性机会: 
1.消费升级下的品质需求:消费者从“喝品牌”向“喝品质”转变,区域酒企凭借高性价比和地域文化认同赢得市场。 2.省内市场的深耕:全国性品牌渠道下沉的同时,区域龙头凭借地缘优势巩固本土市场。 3.差异化竞争策略:避开与头部品牌的正面竞争,聚焦细分市场,打造独特品牌价值。
二 仰韶、丛台的崛起路径 1.河南仰韶酒业:文化赋能+品类创新 仰韶酒业是豫酒振兴的代表企业,其成功的关键在于: 文化营销,打造“陶香”品类 仰韶依托7000年仰韶文化,提出“陶香型”白酒概念,通过“彩陶坊”系列产品塑造差异化品牌形象,并借助文化IP(如仰韶文化遗址、考古发现等)提升品牌高度。 高端化布局,抢占商务市场 在河南市场,仰韶彩陶坊系列(天时、地利、人和)成功切入次高端&高端价格带,成为河南商务宴请的主流选择,逐步替代部分全国性品牌。 渠道精耕,深度分销 仰韶采用“厂商一体化”模式,与核心经销商深度绑定,并推行“一县一商”策略,确保市场精细化运作,避免恶性竞争。 2.河北丛台酒业:品质升级+市场聚焦 
丛台酒业作为冀酒龙头,近年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 品质革命,强化老名酒基因 丛台依托“河北老名酒”底蕴,推出“丛台30/20年”等高端产品以及“活分子”系列畅销爆品,并通过技术升级(如窖池改造、酿造工艺优化)提升酒体品质。 聚焦邯郸、石家庄样板市场,辐射河北全省 丛台采取“核心市场突破”策略,首先在邯郸、石家庄建立绝对优势,再向冀南、冀北等河北全省各地扩张,避免了资源分散。 政商联动,强化品牌背书 丛台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成为河北政务用酒,并通过品鉴会、文化节等活动增强品牌影响力。 找准时机,积极外拓 2025年初,从台酒业在持续深耕河北本土市场同时,积极展开对山东、河南等环河北省外市场的拓展,凭借过硬的品质与业内领先的厂商合作模式,拓展进度迅猛。
三
区域酒企如何学习仰韶与丛台? 
总体来看,仰韶和丛台的崛起为区域酒企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文化赋能、品质升级、市场聚焦、渠道精耕。 在行业深度调整期,区域酒企不应盲目跟随全国品牌的打法,而应立足自身优势,打造差异化竞争力,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突围。 仰韶和丛台的崛起并非偶然,其成功经验可总结为以下几点,值得行业借鉴: 1. 立足本土,强化文化认同 区域酒企的最大优势在于地缘文化,仰韶的“陶香”和丛台的“燕赵文化”都是典型案例。酒企应挖掘本地历史、民俗等元素,打造独特的品牌故事,增强消费者情感共鸣。 2. 高端化突破,避免低端内卷 许多区域酒企长期困守低端市场,利润微薄。仰韶和丛台的成功证明,区域品牌可以通过品质升级和品牌塑造,切入中高端市场,提升盈利能力。 3. 渠道精细化,避免盲目扩张 仰韶的“一县一商”和丛台的“核心市场优先”策略,均体现了精细化运营的重要性。区域酒企应集中资源打造样板市场,再逐步外扩,而非盲目全国化。 4. 政商资源整合,强化品牌背书 政务、商务用酒仍是区域市场的重要消费场景。丛台通过持续高频赞助社会公益体育活动等,提升品牌公信力,仰韶则通过高端品鉴会锁定意见领袖,这些都是有效的市场策略。 
5. 创新营销,拥抱新消费趋势 除了传统渠道,直播电商、社群营销等新方式也能帮助区域酒企突破增长瓶颈。例如,仰韶通过“文化+旅游”模式(酒厂游、文化节)增强消费者互动。(来源:东方阅酒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