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 早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从外地赶来朝圣的人群经常到当地居民的家中短住,形成了民宿的最早雏形。目前,我国每个地区对民宿的定义都不相同。比如北京对民宿的定义是:民宿是指城乡居民利用自己拥有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住宅,结合当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生态资源,为旅游者提供住宿服务的经营场所。而上海的定义则是:特色民宿以乡村宅基地住宅为经营场所,是介于传统“农家乐”与旅馆业之间、并具有特色文化体验的住宿餐饮业新型业态。除了定义不同外,各地对经营房间数量、楼层、面积等方面也各有标准。 在我国,民宿发展至今也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为了规范民宿良性发展,2017年8月21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旅游经营者处理投诉规范》《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基本要求与评价》《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精品旅游饭店》等4项行业标准,并已从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从而,国内民宿、精品酒店等非标准化住宿行业终于迎来了统一规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标准中,旅游民宿分为两个等级:金宿级、银宿级。其中金宿级为高等级,银宿级为普通等级,等级越高表示接待设施与服务品质越高。 对于《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有民宿经营者表示:“以前国内民宿质量良莠不齐,新规的出台有利于规范民宿市场。与此同时,新规所强调的标准化和个性化并不冲突,标准化可以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而个性化可以让旅客感受每家民宿不同的文化情怀和文化主题。” 途家平台产品运营副总裁陈珺表示:“通过民宿分级,可以让房客对房屋的综合质量产生快速印象,帮助消费者判断,缩短决策时间;另一方面也能给房东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的经营参考,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房屋基础设施。”通过有效的民宿等级评定,可以让民宿经营者更加注重品牌的建设,推动用户决策和体验的真正统一。 针对《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目前有一些民宿经营者认为,民宿本身就是非标行业,如果按照要求来规范,和酒店也没什么区别了,从业者自我定位在精品酒店和民宿之间摇摆不定,无法体现民宿的特色。也有不少物业在城市住宅区的从业者,分不清自己经营的是分享经济下的短租房还是民宿。 有分析称,虽然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民宿标准平台并不是针对短租民宿平台,但很显然,当前短租民宿产品分级已现雏形,未来民宿产品分级将成为趋势。 业内人士坦言,民宿标签的出现意味着民宿行业正在走出混乱时代,向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上迈进,这对行业的发展非常有意义。但由于条件和运营主体不同,推动民宿分级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点评 合规合法方能走得更长远 行业规范,有规可循——《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的出台不仅为民宿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引导性规范,让相关部门和从业者从此也有规可循。 旅游民宿新规定——旅游民宿是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根据所处地域不同,可分为城镇民宿与乡村民宿。民宿经营者必须依法取得当地政府要求的相关证照;满足公安机关治安消防相关要求;民宿单幢建筑客房数 量应 不 超过 14间(套)。 民宿尚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现在各地对于民宿的管理呈分散性,工商部门负责办照,公安部门负责安全管理,还没有一个部门统筹管理。对此有民宿经营者表示,如果各地都能执行一个明确的民宿标准,同时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民宿可以更健康发展。 为消费者和经营者提供参考和引导——对于已经投入经营的民宿经营者,可按照政府引导的方向,从专业、品质、绿色、环保、可持续经营等方面提高投资管理水平。未来投资民宿的经营者,可参考《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减少因盲目投资、情怀投资、失误投资所带来的社会资源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