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的把汽车动力从燃油转向电力并没有太大意义,它更是拉动这一轮工业革命的引领型产品。”1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18)论坛上(以下简称百人会论坛),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直言,未来的汽车,不仅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也存在巨大的想象和创新空间。 围绕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汽车产业生态重构、推动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等行业热点问题,在为期两天的百人会论坛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 今年百人会论坛,以“把握全球变革趋势 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年度主题,通过行业政策研讨会、高层论坛、产业领袖对话等13场各具特点的专题分论坛,根据市场发展形势,为新能源车发展提供了企业与政府部门间沟通交流的平台。 2014年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元年”以来,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快速发展。 为了加速产业发展进程,包括财政补贴、限号限行、燃油限制标准等多举并行,无疑为新能源车发展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 面对着形势变化,各大自主品牌快速转型,在短时间内推出新能源车,在满足各项政策法规的同时,为自身带来了良好的市场销量。 目前,国内新能源车近九成销量被自主品牌纯电动车市场占领。众所周知,由于纯电动车型相关技术难度较低,一些自主品牌车企在原有的乘用车平台上直接安装动力电池,秒变占领新能源车市场份额的“香饽饽”。 久而久之,“低投入,高产出”已经成为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发展的现状。 两个月后,给产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的“双积分”政策就将正式实施。伴随着市场大门敞开,自主品牌发展问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产业发展成绩来看,三年全球销量第一的宝座是客观事实。但显然,目前新能源车市场上依然没有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 当前已经有230多家整车企业进入新能源领域,外资车企加速本土化,合资品牌车企因双积分要求也在加速产品的推出。未来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谁掌握关键的价值点,谁将赢得下一轮的竞争。 同时,工信部部长苗圩认为,在整车方面,真正意义上新一代纯电驱动平台大多还没有纳入自主品牌企业的研发计划。燃料电池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在拉大。 在全球汽车产业向“四化”发展的趋势下,自主品牌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需要及时作出产品布局。 走到十字路口,是勇敢向前迈出一步,还是继续沉浸在眼前市场成绩的喜悦中,这道选择题的结果影响着自主品牌的未来。 对此,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宝林首先做出回应:我们规划到2020年,完成大中小三大新能源专用乘用车平台的打造,累计产销超过50万辆,进入行业的第一梯队,到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意义上的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的电气化。整车领域,我们与蔚来开展了战略合作,从传统的产品向智能化+新能源产品转型。 伴随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逐步成熟,汽车生产方式正朝着数字化、平台化、智能化的方向进行变革,走向数据驱动、高度智能、充分互联的智能制造体系。 在智能制造体系下,如何围绕生产制造,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做文章显得尤为关键。“围绕研发设计,可以通过各种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实现对消费需求的快速响应,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各类产品,最终建立起具有大规模定制能力的柔性生产体系。”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和谊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