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二手车从业者都应该秉承诚信立足,加深对‘得消费者得天下’生存之道的理解。”近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二手车行业发展委员会会长刘忠在全球汽车产业创新大会“重塑二手车行业品牌力量”分论坛上表示,如何为消费者带来新服务、新体验和新价值是所有二手车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二手车行业快速发展,从最早散落在各地的二手车“夫妻店”,到如今被几家巨头企业垄断的专业二手车交易服务平台,交易模式的升级并未改变人们对这一市场的认知。篡改里程数据、以次充好、隐瞒事故记录……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二手车行业的形象。 诚信,依然是摆在二手车行业面前最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1-6月,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量达686.3万辆,同比增长3.93%。虽然与同期新车市场相比表现尚可,但这远不是处于朝阳产业的二手车市场应有的表现。 众所周知,一车一况是二手车有别于新车市场的最大特征。正因为如此,即便是同一时期生产的同款车型,在二手车市场也可能因为车况不同导致在“残值”方面有明显差距。 正是源于这一特性,如果没有准确的车辆检测信息作为参考,消费者很难分辨购买车辆的实际使用情况。如果不针对这种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不仅给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埋下了隐患,更严重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为了促进二手车行业健康发展,6月6日,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商务部三部委发布《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其中,多条关于二手车领域的措施备受瞩目。 对此,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表示,该政策明确要求加快修订《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推动实现二手车交易信息部门共享,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可以说,二手车诚信问题已经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长期以来,部分国内二手车经销商店面因缺乏售后服务保障体系,当消费者购车后发现车辆质量问题,也难以有据可依,保护自身权益更变成了一种奢望。 相比中国二手车市场,国外二手车市场显然更加成熟。而国外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于诚信体系的形成。日本二手车行业代表唐德刚认为,二手车交易的基础就是诚信。对于诚信体系非常牢固的日本来说,如果二手车商有“动手脚”的行为被发现,就等于宣判了职业生涯的“死刑”。 多位业内人士呼吁,鉴于我国二手车互联网平台的资格认证、质量监控、事后追责等细化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的现状,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针对二手车互联网平台和相关交易的监管制度,使二手车车况更加透明,消费者所担心的不诚信之风也将得到遏制。此外,企业对消费者应负责任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全面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和安全保障权,从而维护消费者权益。 刘忠表示:“我们要加大配套的法律法规、规范出台,助推二手车信息和信用体系建设,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让消费者免去二手车消费的后顾之忧。” 消费者要的是什么?他们希望买车能够方便、放心,他们要的是保障。令人欣喜的是,如今面对着潜力巨大的二手车市场,二手车从业者决心对存在已久的老大难问题宣战。 进入2019年,二手车互联网平台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从不计成本的广告投放模式向打造更优产品和更好服务方面转型,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二是开始注重线下网络建设。瓜子、优信、车置宝等平台,都将线下实体店或城市服务中心网点建设列为接下来的重点工作。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将提升消费者体验。 与此同时,很多城市出现了与4S店类似的二手车展厅,这些二手车展厅多以中高端车为主要经营品种。明码标价、提供质量认证与售后质保以及7天无理由退车为这些展厅的通用做法。这也在向外界传递出二手车行业求新求变的积极信号。 眼下,在资本的助推下,规模经营、品牌经营、连锁经营成为二手车经营主体发展的主流。品牌二手车企业已实现了从卖车向卖服务的转变,他们不再将卖车作为交易的终结,而是视为服务的开始。除了向消费者提供二手车以外,他们还会为消费者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提供质量担保和售后服务。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他们购买二手车不仅需要合理的价格,更需要与新车一样享受到同等的服务。 刘忠表示,重视二手车交易过程中的个性化服务尤为重要,在未来,二手车的服务将更多融合个人兴趣爱好,逐步走向新的消费阶段。二手车消费者需要和新车消费者一样得到同等待遇,二手车经销商也要以同样的标准为他们提供服务。(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