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能源车市场逆势而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能源车发展势头更加不可逆转。”近日,在中国充电联盟2019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充电联盟理事长董扬在肯定成绩后突然话锋一转,颇为严肃地表示,充电环节是目前新能源车最大短板。 近日,加快大功率充电桩建设频频出现在新能源车发展议题中。 随着私人消费市场的逐步发展,新能源车保有量持续上升,但“买车容易充电难”依然是消费者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大功率充电桩建设是解决消费者当前充电难题的良方。 新能源车主的充电恐惧 相比于传统燃油车只需几分钟加油时长,新能源车动辄6-8小时的充电时间与人们用车习惯完全相悖。 自新能源车进入市场以来,续航和充电两个环节就被业内视为是阻碍新能源车快速发展的最大“症结”。而随着近年来动力电池性能大幅提升,续航能力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 目前,国内市场上新能源车续航能力普遍在300公里之上。日渐增长的续航里程,无疑为人们使用新能源车注入信心,里程焦虑症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新能源车主使用需求,国内充电桩建设也在有条不紊进行中。中国充电联盟官方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80.8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为33万台,私人充电桩数量48万台。 中国充电联盟秘书长许艳华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国内充电桩数量同比净增加35万台,车桩比例下降至3.7∶1,市场并没有因快速增长的新能源车数量而进一步拉大车桩比例,这对于新能源车主而言,意义重大。 从新能源车长远眼光来看,充电基础设施配套逐渐成熟有利于新能源车主充电方面便利性,固然可喜。但抛开这一点,电动车绕不开的痛点——充电时长迟迟未见改善。 众所周知,按照保护新能源车动力电池最佳的慢充方式,充电时间大多在6个小时以上。以北汽新能源EC220车型为例,这款最大续航可达200公里的车型慢充时间则长达8小时,相当于一天近1/3时间处于充电状态。 眼下,随着新能源汽车用户不断增加,传统慢充模式耗时太长的缺点凸显。 许艳华表示,充电设施建设被有关部门纳入“补短板”工程,新能源车很快会进入年销200万辆新阶段。在新形势下,建设大功率充电桩显得尤为重要。 大功率充电多题待解 面对新能源车主诉求,能够大幅提高充电效率、提升充电桩利用率,同时可以降低车桩配套比例的大功率充电桩是一个不错选择。 记者了解到,按照大功率充电桩的充电效率来推算,将一辆处于空电状态的车辆充满电仅需不到10分钟,这是目前技术水平能够达到最为理想的充电效率。 虽然大功率充电桩优势明显,但要实现这种方便、快捷的充电服务却困难重重。 与普通充电桩一样,建设成本直接决定着充电桩市场布局数量以及范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秘书处综合部主任张帆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成本角度看,一台120kW的直流桩市场价接近10万元,若是更换为350kW大功率充电桩,市场价格要更加昂贵。目前,大多布局充电桩的企业尚未实现盈利,对待投资大、风险高的产品会更加谨慎。此外,场地获取以及电力增容等都是面临的主要障碍。 万帮新能源董事长邵丹薇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她认为,大功率快充技术并不复杂,但现有收益回报率很低,在当前市场情况下很难实现盈利,制约了其快速发展。 不可否认,依靠产业化向前推进,大功率充电桩建设成本会持续下降。在张帆看来,可以通过资金解决的问题都不是最大困难,而技术核心环节的缺失更为可怕。 车辆能否承受大功率充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目前的量产乘用车能够承受大功率充电的车型寥寥无几,除了特斯拉品牌外,市场上其他主流车型充电倍率都在0.5C或1C水平,因此车辆无法承受更大功率,电池技术制约了大功率充电应用。 在安全性方面,目前有诸多难题亟待解决。如果电流大幅度提高,会增加车辆电子元器件的发热量,浪费电能,同时对于线束的要求较高,这些都与安全问题密切相关。盲目追求充电效率,有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由于电压、电流的显著提升,整车各高压零部件绝缘、耐压等级、耐高温能力设计等均需要重新开发。”许艳华透露,很多人误以为安装大功率充电桩就可提升新能源车充电效率,实际上这需要车辆在电池、电机、电控新能源车最为核心的“三电”系统统一升级,这意味着各大车企目前在售新能源车型无法与大功率充电桩相匹配。 大功率充电桩需快充车型 虽然目标明确,但尚不明朗的市场状况让国内充电桩企业对布局大功率充电桩持观望态度。况且,在短时间内,大功率充电桩在市场上也很难找到与其相配的乘用车。 一时间,前景美好的大功率充电桩建设陷入了困境。 邵丹薇明确表示,大功率充电桩需要快充版车型上市,否则很难推广开来。而快充版车型,不仅能够长期接受大功率电流且车载动力电池并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 记者了解到,北汽新能源、上汽新能源等自主品牌车企已经展开相关领域市场布局。 1月,北汽新能源首台搭载超级快充的电动车在北京通过测试,这款车型在常温下10分钟即可充满300公里里程的电量。这意味着如果该项技术实现大批量应用,广大消费者担心的充电等待时间过长问题将有望得以解决。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李昱彤表示,发展大功率充电技术十分必要,考虑到现实使用环境,离广大消费者使用可能还有一个过程。近两年,大功率充电桩需要在一定场景下适用于特定种类汽车,比如出租车或长续航里程车辆。大功率充电桩将和现有充电路线长期并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