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政策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市场的轩然大波。不久前,开封市住建局发布了楼市限售松绑的政策,取消新建商品住房自取得《不动产权证书》之日起满3年方可上市转让的交易时限。没想到,好景不长,仅过了一天,开封政府网就挂出一则通知公告,即撤销调整新购商品住房交易时限及撤销备案限制的相关决定。 为什么楼市解禁政策被叫停?开封市住建局的解释称:“调整新购商品住房交易时限及撤销备案限制的决定,未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论证,对由此可能产生的市场影响缺乏充分的预判和评估,故撤销此决定,收回相关文函。” 作为头几个想要放松楼市、想吃调控“螃蟹”的城市,往往会因为外界关注而备受舆论压力。开封楼市松绑“一日游”的现象释放了什么信号?笔者认为,中央一再重申“房住不炒”的定位,强调“政策的连续性和持续性”,地方出台楼市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市场的接受程度。“一日游”显示政策出台背后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也表明国家现在不允许地方政府明确放松楼市调控,建议地方政府发布政策前先预判政策效果,避免过于随意。 事实上,开封并不是第一个出现地方楼市调控政策“一日游”的城市。2011年的佛山,2012年的芜湖,2014年的呼和浩特,2018年底的衡阳等城市均有过宽松政策“几日游”的经历。这些城市的共同特点都是楼市低迷,房地产市场降温比较明显。 楼市政策微调被叫停,本质上说明放松调控的条件还不成熟。从中也可以看出,但凡涉及放松限购、放松限价、放松限售等政策,往往在放松过程中容易引起市场过度反应。换句话说,政策收紧面临的阻力会小一点,而政策放松面临的阻力会大一点。如果计划废除原有楼市政策,那么后续预计会强化更严格的工作流程,包括对市场基本面的调查,对政策调整的影响评估。如果这两点没有做到位,预计各地政策调整的空间并不大。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可能瞬息万变,但政策不能朝令夕改。一项具体政策的颁布需要足够审慎,要经过科学调研和专业论证,包括完备的行政程序审核以及每道程序的反复推敲。政策一旦发出,公众便有理由对政策执行的稳定性有所预期。可能因为对责任主体缺乏明确且严厉的责任追究,才导致政策“一日游”现象屡屡出现。只有让相关行为所需付出的代价足够大,才有望从制度层面真正防范和杜绝政策“一日游”现象的重演。(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