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至11月1日,河南省政府食安办联合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开展了“攻坚惠民生 豫见新食安”主题调研采访活动。采访团先后前往郑州、济源示范区、洛阳、信阳、驻马店、漯河、许昌等地,深入探访学校、农贸市场、企业等,发掘各地食品安全方面的创新举措、显著成效和宝贵经验,全方位展现河南省食品安全建设成果。 
校园食品安全一直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在郑州郑东新区宏图街幼儿园园内,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公示栏上,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经营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从业人员健康工作证等内容一目了然。幼儿园副园长张远征向采访团各位介绍:“我们采取5、4、3、1的管理方式。5即五级人员管理模式:园长总管,副园长分管、保健室主任主抓、保健医负责、厨师长带头落实。4即“四定”6S管理:物品管理定物、定位、定人、定责;卫生管理到人、到区、到时、达质,分配到位,严格落实。3即三严操作规范:严控食材处理、严格食品管理、严抓监督落实。1即一个中心,以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中心。”她表示,幼儿园始终坚持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全力守护幼儿“舌尖安全”。 
济源第一中学的食堂仓库内,一个个透明的大漏斗整齐的摆放着,这是学校专门设计研发的专利项目——五谷杂粮大漏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号2020032100490900),能够实现谷物杂粮等散装食材的上进下出,先进先出,解决了食材存储清底的难题,可以有效保证谷物杂粮的新鲜。据济源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李雪颖介绍,为给学生提供质优价廉的食品服务,学校不断地改革探索创新,引进社会力量增强后勤服务能力,以市场化竞争机制破除垄断经营,发挥市场调节机制有效控制饮食质量和价格,实现了“学校监管、市场调控、企业自律”的良性发展。而在日常管理中,餐厅管理人员采取的是日常巡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每天对餐厅作坊定时巡查,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大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将各种隐患消弥于萌芽之中,全力筑牢食品安全防线,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农产品批发市场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菜篮子”“米袋子”,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场所之一。位于漯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万邦·漯河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自试运营以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多渠道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并实行“网格化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每个商户都有自己专属的食品安全员。市场食品安全总监闫亚鹏介绍,市场设有快速检验检测中心,每日进行入场抽检和商户送检,送检和抽检的随到随检,并在市场进口处公示抽样检验结果,对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上报市场监管部门,依照法规作退市、销毁处理。此外,市场还严格要求商家全部使用统一格式的《销售凭证》。通过食用农产品入场登记查验、检验检测及公示、建立《销售者信息》档案、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书》、落实规范店标准等举措,确保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据了解,自2022年以来,漯河市市场监管局深入推进食用农产品市场规范化建设行动,目前,该市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完成率100%。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药品、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生产经营为主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A股上市公司。公司高标准建设了保健食品生产线和质量控制实验室,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满足保健食品相关物料、产品的全项目自检。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信阳分公司食品安全总监孙培杰介绍:“在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我们始终牢记并践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31项,动态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明确各级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守则,持续开展从业人员教育培训,通过严把物料进厂验收关、生产过程控制关、产品出厂检验关和上市后风险管理等具体措施的落实,切实保证了食品安全。” 
“三小”(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点)行业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难点,也是市场监管的薄弱环节。为全面提升“三小”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河南省加快推进《河南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和小摊点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完善“三小”认定标准和配套管理制度,全面规范生产经营行为。“自我申办小作坊证以来,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对我的申请办理采取了提前介入、上门指导的方式,帮助我严格规范生产条件。另外,市场监管部门还会不定期的给我们小作坊经营者举办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会。”驻马店市驿城区团威小吃服务坊米酒制作的第三代传人张团威表示:“在监管部门的指引下本人也学习了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将各种法规和相关的食品安全制度做成版面装订上墙,时刻鞭策自己不断学习,不越食品安全红线,保证从本作坊出来的每一份米酒都健康卫生美味。” 
西工小街是洛阳市近代最早且繁荣至今的商业街,有固定商铺98家,其中77家为餐饮单位,另外还有内街夜市33家(板房商铺),人民东路夜市餐饮小摊点42家,餐饮占比平均87.86%,是洛阳市最具代表性的餐饮街区之一。据介绍,自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开展以来,洛阳西工区以西工小街餐饮环境卫生提升为突破口,努力改善“小餐饮”消费环境,推动“小餐饮”管理水平提升。西工区结合“小餐饮”的特点,制定了《小餐饮食品安全检查记录表》,便于开展日常风险管控和记录。采取全时段监管,确保每家食品经营单位都在监管视野之内;实施全项目检查,多环节进行全项目监管,确保商户日常管理规范化水平;做到全方位抽检,全面排查风险隐患。经过三年的集中整治,西工小街的餐饮单位在硬件设施、环境卫生、日常管理、人员素质、信息公示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提升,并全部实施明厨亮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目光投向进口食品,那么作为进口食品必经之地的海关是如何保障食品安全的呢?洛阳海关副关长张强说:“洛阳海关辖区进口食品多为食品调味料,我关严格对报关单进行审核,严格确认国别准入、产品准入、境外生产企业准入、产品的原料是否含禁用成分等内容,现场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核对品名、检查标识/标签以及外观品质,严防未获准入的食品入境,全面筑牢进口食品防控防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据了解,洛阳海关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公安部门积极开展进口食品“国门守护”专项行动,三年以来,洛阳海关共检疫监管进口食品16批:布控查验抽检2批,暂无进口食品不合格情形;市场监管部门对市场销售环节进口食品监督检查,共检查进口食品经营单位22968家次;公安部门未查发进口食品刑事案件。 
在河南正康粮油有限公司,采访团参观了加工生产线,品尝了有机小磨黑芝麻油等产品,并听取了公司副总经理杨博淋对公司的介绍:“我们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过程中,通过精选优质原料,从源头上保障了原料的安全与健康,为生产高质量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加工环节,通过引进自动化生产线、精准控温系统等先进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和智能化管理,确保了每一个生产环节都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在有着“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效果突出县”之称的济源,采访团深入济源市阳光兔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场进行了参观。阳光兔业是一家集良种繁育、商品兔产销、饲料加工、肉兔屠宰、食品加工、有机肥生产、生物科研、兔文化餐饮为一体的肉兔全产业链企业,拥有全国唯一的法国伊普吕配套系肉兔饲养繁育基地、河南省规模最大的实验兔供应基地、出口兔肉备案养殖场。阳光兔业养殖场场长段文涛介绍:“我们与法国顶尖的育种企业有着长期战略合作,定期开展到现场巡检和线上的技术交流,我们掌握着最先进的育种饲养技术,采用的是全进全出、批次周转的饲养模式,可以定期对兔舍清空、消毒、熏蒸,减少病原体滋生,配合日常的消毒规范,兔子很少生病,生病以后选用的都是国家允许使用的兽药,停药以后严格实行兽药休药期规定。” 
在河南华昱控股有限公司,透过玻璃可以看到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将肉馅倒入机器内,随着机器的运转,一个个圆鼓鼓的香肠就被生产出来了。河南华昱控股有限公司是专注于食品产业领域投资的控股公司,华昱控股产品业态包括冷鲜肉、肉制品系列、预制菜系列、调味品系列。“公司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企业管理红线,坚持用新鲜食材做好产品,公司肉制品、预制菜等原料来自众品冷鲜肉,以新鲜食材原料保障产品品质,以速冻锁鲜工艺保障品质,全程冷链护鲜到家。此外,公司还主持或参与制定各类标准16项,其中,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3项,企业标准10项。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参照乃至高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企业标准,严格执行标准化流程管理,保障食品安全。”河南华昱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娟表示。 据了解,2022年1月,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深化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年)》,提出在全省深入开展实施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进口食品“国门守护”行动、食用农产品市场规范化建设行动、“三小”治理提升行动等12项攻坚行动,省政府食安办相继出台了配套子方案。今年是三年攻坚的收官之年,河南各地、各部门也用实实在在的成果书写出了中原食安的亮丽答卷。(来源:食安河南 费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