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5日19:30,仰韶彩陶坊&河南卫视联手打造的《2025中秋奇妙游》全网播出。整场晚会以“天涯共此时”为情感主线,以“心在当下,月满人间”为精神注脚,再度以高水准的审美表达与叙事深度,成为中秋期间现象级的文化传播事件。多个节目话题接连登上热搜,网友评价“河南卫视太有审美了”“河南卫视用心”。 
在这场以月光为媒、以团圆为魂的视听盛宴中,仰韶彩陶坊作为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年度战略合作伙伴,不仅实现了多场景、多形式的品牌植入,更以定制节目《飞鸿雪泥》成为整场晚会的“文化之眼”,完成了从“品牌露出”到“情感植入”的深度沟通。 不是植入,是融入:品牌与节目共构“中秋情绪场” 本次《中秋奇妙游》中,仰韶彩陶坊的植入策略凸显“场景化”“情节化”与“情感化”三大特征,使产品不再是道具,而是剧情的一部分、情感的一环。 
《妙妙人间》中,诗人月下举杯,身后是仰韶酒坛静立,画面古典雅致,酒与诗、月与人自然交融,传递出“酒是诗中物,月是醉时友”的东方意境。 
《不做npc》以职场喜剧方式重构西游故事,仰韶彩陶坊产品作为角色互动道具出现,轻松幽默中带出品牌年轻化、生活化的形象。 《圆月》中,产品陈设于团圆宴场景,镜头扫过酒桌,产品与“合家团圆”主题紧密契合,温暖而不突兀。 
串联环节更以“天地人和”为理念,将仰韶产品融入仪式性画面,强化“举杯共此时”的节日行为符号。 无论是月下诗人举杯的场景,还是团圆宴上的酒器陈设,抑或是喜剧角色互动中的产品露出,均与节目情节紧密贴合,而是深度嵌入节目情感线索,使品牌成为“中秋团圆”视觉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飞鸿雪泥》:一场由仰韶定制的文化对话 作为整场晚会中唯一由品牌专属定制的节目,《飞鸿雪泥》不仅是品牌曝光的高光时刻,更是仰韶彩陶坊文化属性的集中表达。 
节目以苏轼与苏辙的兄弟情谊为叙事核心,采用“戏中戏”结构,打破时空界限,将观众带入《水调歌头》的创作现场。演员黄琛迪、姜爱东以舞蹈和剧情演绎,再现苏轼“欢饮达旦”时的心境转折,从“明月几时有”的追问,到“千里共婵娟”的豁达,情感层层递进。 
而在这一过程中,仰韶彩陶坊产品不仅是道具,更是情感的载体与文化的媒介。节目中多次出现仰韶酒器特写,苏轼举杯对月、兄弟对酌等场景,均以仰韶彩陶坊产品为视觉焦点。酒,成为连接古今、沟通心灵的符号;器,则承载着七千年彩陶文化的厚重与美。 更值得一提的是,节目将仰韶文化发源地——渑池的自然风光深度植入,使品牌的地域基因与文化源流得以视觉化呈现,进一步强化了“仰韶即文化”的品牌认知。 从“文化赞助”到“内容共创”:仰韶的品牌升级路径 《2025中秋奇妙游》不仅是河南卫视的内容创新,也是仰韶彩陶坊品牌传播策略的一次升级呈现形式转向深度参与内容定制、情感共鸣构建,仰韶正在探索一条“文化赋能品牌、品牌反哺文化”的双向路径。 通过与高品质文化IP的绑定,仰韶不仅提升了品牌的曝光度,更在观众心中建立起“文化酒”“情感酒”“节日酒”的认知标签。尤其在《飞鸿雪泥》这类具备强叙事性和情感张力的节目中,品牌不再是被观看的对象,而是成为观众共情的参与者。 月圆人团圆,酒香情更长。 
《2025中秋奇妙游》落幕了,但月光下的情感共鸣仍在延续。仰韶彩陶坊借助这一IP,成功完成了一场从“品牌输出”到“文化对话”的转变。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节日营销,更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文化表达。 正如节目中苏轼所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仰韶以酒为媒,以文化为根,祝福各位:无论身在何处,总有一轮月、一杯酒,可寄相思,可慰风尘。(来源:仰韶酒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