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图预测,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到汽车总量的40%,也就是1500万辆左右。”12月9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和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创新高峰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如果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在两个环节进行突破:动力电池和充电技术便利性。
一直以来,广大消费者将续航里程视为是否购买新能源车的重要因素。然而,当产业发展初具雏形、新能源车市场基础愈发向好,相比起老生常谈的车辆续航,电池充电技术显得尤为关键。
在此次论坛上,各方嘉宾一致认为充电环节才是支撑新能源车销量的关键因素。 市场发展倒逼充电设施建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车前11个月共销售60.9万辆,同比增长51.4%。
告别了年初政策切换留下的“阵痛”,新能源车凭借着自身实力回到了发展的正常轨道上。
陈清泰表示,到2020年之后,我国新能源车将正式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以纯电动为首的新能源车,在逐步解决了续航里程能力后,数以万计新能源车的充电问题成为新难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样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没有定论。作为汽车产业的新成员,新能源车也曾面临着相同的烦恼。先建充电桩还是先发展新能源车,到底二者如何做抉择,今天的市场给了我们答案。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推广和应用离不开充电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能否方便、快捷地进行充电,一直都是用户考虑是否购买电动汽车的重要因素。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调查发现,79%的新能源消费者认为免费牌照及不限行政策才是购买的直接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充电基础设施不充足。
国家能源局统计结果显示,截至今年10月,全国公用充电桩19.5万个,同比增加80%以上,加上私人充电桩总数超过38万个。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韩君表示,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建成充电桩超过5万个,形成了“九纵九横两环”高速快充网络,覆盖城市150个,高速公路3.1万公里,加强配套电网建设,全力做好充换电设施的建设,完成北京、上海等18个城市的602个小区的一万个车位电气化改造。
不过,与国内170万辆保有量相比,目前仅建成的38万个充电桩,还有较大差距。 充电模式架构需要再提升 “现在北京市电动车保有量超过14万辆,如果按照当前行业最新技术十几分钟充满电池80%来测算,意味着至少需要用几百安电流去充电。”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吴胜武直言,当14万辆同时进入充电模式,对电网的冲击非常巨大,现有电网架构是难以承受的。
未来对充电技术架构可能会有一些新的要求,如何提供优质高效的充换电服务,成为了摆在行业发展面前的一大难题。
记者从北京市小客车指标办了解到,目前已有超过12万人等待轮候新能源指标,按照目前排队情况,2018年的新能源指标已被提前“透支”,部分申请者需要等到2019年才能拿到新能源车指标。
在强有力的财政补贴刺激下,国内新能源车连续3年成为于全球最大新能源车市场。 当源源不断的车辆进入市场,市场需要及时拿出应对的办法。
在充电桩基础设施不完善,相关的标准还在逐步建立背景下,现阶段采用单一模式并不适合发展现状。
从市场多年实践经验来看,采用“汽车厂商+电网企业”的联盟模式将是较为理想的办法。
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之一,国家电网宣布将开放政策,向民营资本敞开大门,引入社会投资参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等。应该说,这也是引入优势互补、缓解盈利难问题的举措之一。
据悉,国家电网已与国内电动汽车厂商、充换电运营商等23家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产业快速发展。 将充电建设纳入城市规划 充电桩的上游是电,下游是车,背后是一张车联网智慧体系。不难看出,充电桩是连接这一切的能量入口。
解决这一阻碍影响产业发展的“症结”关键,是将充电桩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出台充电电价和充电服务费指导价,切实解决卡住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问题。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电动汽车,特别是私家车停驶时间在95%以上。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陈清泰建议,如果这个时候车载电池可以接入交互式电网,当电价降低时,进行储电;当电价高企时,它回馈电能,用户可以从中获得电价差的实惠。
此外,按照有关部门规定,新建小区必须有一定比例充电桩的安装任务。
“未来充电桩建设和用户家里面智能家居全部打通,消费者再也不用通过APP来控制,上车以后就可以说把我的空调打开到多少度,电饭煲打开达到多少度。”万帮新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丹薇带来了一种全新思维,这种方式地产商可以实现充电不仅没有增加成本,还会有额外收益。
未来,这种由充电这个入口向上进行能源互联,向下进行产业互联所做出来的无限延伸,无疑会是一种新的选择方式。
今后一个时期,电动汽车充电配套设施将会快速发展,技术、商业模式会不断创新。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宝华表示,电网企业在进行电网规划、输配电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新能源车充电因素。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企业参与进来,形成联盟、形成合力,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