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评论员 韩忠林 上海斥资为学生采购运动手环一事引关注。有媒体调查显示,截至目前,上海已有12个区密集发布相关采购意向,合计预算总金额超过1.4亿元。根据部分区在采购公告中的说法,统一为学生配备运动手环,目的是“提升学生体育素养,推进体育课与体育活动常态化监测,加强智能化数据分析”。 俗话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努力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是社会共识。但是这样看上去为学生健康着想的采购,在舆论场上却引起了两极分化的争议。主要观点包括“采购价格是否过高”“是否存在财政浪费现象”“心率属于个人安全隐私,教育部门是否有权力监测、收集”“运动手环是否会增加学生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等。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评论员认为,争议持续发酵的主要原因,在于采购透明度没有达到公众预期。 首先,应该对教育数字化采购项目的必要性和效果评估进行更充分的论证,明确运动手环能够给体育教学带来哪些实际效果,统一组织采购是基于哪些因素考量。其次,应该针对运动手环数据采集、使用等提前制定管理办法,明确责任主体、安全防护措施以及使用边界,杜绝数据滥用或泄露风险。最后,需要规范运动手环的应用场景,杜绝将数据用于对学生过度评价或排名的情况。 只有让运动手环采购建立在科学论证、充分保障学生权益的基础之上,才能消除公众疑虑。(来源: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