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跨境电商在推销商品时往往以海关报关单“说事”,声称“有海关报关单证明,绝对进口保证”。那么对于能够出示海关报关单的商品,是不是就能证明商品是进口真货呢?对此,有专业人士提醒消费者:海关报关单其实只是进口商品的一项必要凭证,商家能出示报关单也不意味着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商品就是原装进口的真品。相比海关报关单,商品的原产地证明书则更能证明商品原产地。这种证明是表明货物的生产或制造地的一种文件,是商品进入国际贸易领域的“经济国籍”。 据电商人士介绍,目前国内大型的跨境电商都是采取海外直采自营的模式,还有一些平台则允许第三方商家入驻,对于前者的进口商品基本是靠商家自行把关,而后者则是由入驻商家提交从海外进口单据作为凭证,经核验后即可上架销售。这其中需要出示的凭证基本也就是报关单而已。 那么问题就来了,首先消费者无法确认商家卖给自己的商品就是报关单上对应的商品,如果商家有意造假,完全可以凭借一张报关单兜售出大量冒牌货。目前在跨境电商中出现最多的造假情况就是真假混卖,比如实际进口100件商品,但是可以在国内搭配大量冒牌货销售,商家可以为每一位购买者都出示真货的报关单,购买者也确实看到标有进口商品的报关单,但却不知道商家已经凭这张100件进口商品报关单卖出了远超过100件的商品。 其次,即便商家能够提供一对一的报关单,其实往往也不能完全保证所购买的商品就是正宗海外进口。此前国内已经查出过有国内生产的商品“先出口再进口”,进行“国外一日游”又回到了国内市场,其目的就是能够获得一纸报关单从而有了“海外进口”的身份。这就意味着“不是所有的进口货都是外国货”。此前曾轰动一时的达芬奇家具在保税区内一日游变成进口货的事件,就是利用顾客对进口货的盲目推崇,通过“先出口、再进口”的方式进行“包装”。 而在实际交易中,很多消费者对于报关单并不熟悉,因此商家出具伪造报关单的事件也频繁发生。此前甚至出现过自称从日本进口的商品配套的报关单竟然标称着“公路运输”;还有的电商在出售2017年生产的化妆品时配套的报关单上显示的商品生产日期竟然是2012年。 有海关人士坦言,报关单实际上只是报关单位向海关对进口货物做出的书面申明,其实并不能代表原产地就在国外。据了解,这种商品与报关单货不对板的情况在一些小电商或者进驻知名电商的第三方店铺中较易出现。一方面,一些商铺将报关单作为店铺展示内容的一部分,但往往不会及时更新或者多种产品只展示一份报关单,从而造成了货、单不符。另一方面,一些电商平台在对第三方商家上架产品过程中审核不严,商家只需要填入一个报关单号和一张报关单即可通通归为“进口商品”,系统并不会自动识别这个报关单号是什么日期的,也不管报关产品是否和所售产品相符、不管报关单位是否和销售主体相符。 ●提示 鉴别商品“出生地”原产地证明更靠谱 相比海关报关单,商品的原产地证明书则更能证明商品原产地。据悉,原产地证明书通常是出口商应进口商要求而提供的、由公证机构、政府或出口商出具的证明货物原产地或制造地的一种证明文件,是商品进入国际贸易领域的 “经济国籍”,是进口国对货物进行确定税率待遇、贸易统计、实行数量限制(如配额、许可证等)的主要依据。原产地证明书其实就相当于产品的出生证明,能够杜绝“海外一日游”的产品。通俗地说,商品的“国籍”是可以改变的,但“出生地”却无法改变。从这个角度看,消费者要求商家出示原产地证明其实比报关单更靠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