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3日),公安部公布一批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有多起都是通过互联网销售。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地破获的食品安全犯罪案件3500多起,公安部挂牌督办重大食品安全犯罪案件80多起,其中涉互联网犯罪案件占40%以上。 看一看这些案例,真是细思恐极! 【网售“香料王”用罂粟壳粉末制成】 今年年初,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根据市场监管部门通报线索,侦破“淮南牛肉汤特产商会”利用互联网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经查,犯罪嫌疑人张某某在安徽淮南设立 “黑作坊”,通过在香料中添加罂粟壳粉末的方式制成“香料王”(用于制作淮南牛肉汤),并在网上开设淘宝商铺、微信商店,通过网络联络支付、快递邮寄等方式对外销售。 在这起案例中,共捣毁黑作坊3处,现场查获大量含有罂粟壳粉末的香料,涉案金额400余万元。
【把工业盐当做食用盐来销售】 安徽安庆破获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案。 2017年2月,在公安部统一部署协调下,安徽安庆公安机关破获系列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收缴假盐200余吨。 经查,为非法牟利,犯罪嫌疑人徐某明知自己未取得食盐经营许可证,从山东肥城、潍坊等地化工企业购买工业盐充当食用盐,依托微信、QQ等聊天工具和阿里巴巴、淘宝、千牛等销售平台联系客户,通过快递物流方式将工业盐及样品寄给安徽、广西、贵州、河南等地客户,涉案工业盐800余吨。
【网售“仁和胰宝”等假冒伪劣保健食品】 河北湖南破获利用互联网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2017年4月以来,河北承德、湖南怀化两地公安机关分别从不同线索入手,顺线深挖查清吴某等利用互联网销售有毒有害保健食品犯罪网络,经连续实施收网行动,成功破获全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1名,捣毁生产、仓储窝点6个,现场查扣假劣保健食品近10万盒及大批产品说明书。 经查,犯罪嫌疑人吴某、程某从上线生产商刘某某、销售商张某处大量购进“仁和胰宝”等假冒伪劣保健食品后,通过淘宝网店、微信平台等销往多地。经检验鉴定,涉案保健食品含有国家禁止添加的二甲双胍类成分,初步查明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