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白酒与历史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发展,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文化旅游资源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区域头部品牌,仰韶酒业率先掀起酒文旅融合创新浪潮,依托黄淮名酒产区优势,打造“仰韶酒庄·仙门山”景区,为黄淮名酒产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模式、新路径。 酒文旅融合,赋能黄淮产区“诗与远方” 酒文旅融合是做大做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持续深化酒文旅融合发展,也是企业、产区未来发展的新路径。 承载7000年仰韶文化、继承古老酿酒技艺的仰韶酒业,2017年在豫酒转型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从中华酒文化发源地出发,以“白酒+文化+旅游”的思路,建设仰韶酒庄·仙门山景区,创新打造沉浸式酒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新体验。让游客从“看景”到“入景”,构建“全景式打造、全方位服务、全季节体验”的酒文旅融合产业化路径。 
仰韶酒庄·仙门山景区位于黄淮名酒产区的最西端,黄河之滨、华夏龙脉——秦岭山脉与太行山脉“二龙戏珠”之地、世界美酒特色产区——渑池。在设计前期,根据地形地理原因,仰韶酒业因地制宜提出了“陶醉山水间,仰韶仙门山”的设计理念,建筑群落与山水相融合。 作为仰韶酒业“一庄五园”中的白酒生态洞藏园区,景区中的生态藏酒洞“陶香洞天”基地长达十里,有着中原第一藏酒洞之称,是景区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除了藏酒洞外,仰韶酒庄·仙门山还布局了陶香酒文化仙门水镇、仰韶酒乡、日月星酒店等特色项目,依山就势而建,形成了具有仰韶超级符号独特的建筑IP形象。 
在文旅行业加速创新融合发展的趋势下,仰韶仙门山景区深挖景区文化、资源内涵,通过“文化主题漂流”“仙门山节日集群”“中国传统节日”等系列活动,为游客带来一次次的全新体验,破局同其它酒文旅产区不一样的品牌提升和形象塑造。 为了深度实现酒文旅融合,仰韶酒庄·仙门山景区嵌入了仰韶文化,寄情于仰韶山水,将仰韶故事和酒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为游客提供多元体验。此外,仰韶仙门山还综合了餐饮、住宿、游乐、研学等各大功能于一体,对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我国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河南省首屈一指的“酒文旅”实验点,仰韶酒庄·仙门山景区这一标志性项目,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推进文化旅游板块创新发展,实现更高层次的产业协同,推动仰韶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赋能黄淮白酒产区“诗与远方”。 一庄五园,推动黄淮名酒产区“行稳致远” 酒文化作为白酒最本质的特征,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和发展潜力。因此,加大开发酒文化资源将成为提升白酒产业市场竞争力、做大白酒产业规模的重要支撑,也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抓手。 
在“第四届中国白酒黄淮核心产区高质量发展峰会”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指出,新周期下,白酒骨干企业增产提质风起云涌,2022年以来,多家头部白酒企业宣布新增投资及相关产能或计划。并建议,黄淮产区白酒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夯实基础建设,酿酒和储酒能力,是生产优质产品的基础保障。 在2017年,仰韶酒业以“品质夯根基,产能铸保障” ,规划建设了“一庄五园”产业格局。 所谓“一庄五园”,“一庄”指的是中华仰韶酒庄,“五园”分别指:黄河南岸高粱种植基地园区、美丽乡村柳庄生物制曲园区、仰韶酿酒工业园区、仰韶仙门山洞藏园区、仰韶彩陶艺术展示园区,涵盖原粮种植、生产酿造、文化传播、藏酒定制等各个方面。 
仰韶酒业集团“一庄五园”融合农业、工业、文旅于一体,极大地延伸了仰韶酒业集团的产业链条。通过多个酒庄聚落的群体效应,确立“中华仰韶酒”“世界美酒特色产区酒”的品牌形象,延展一二三产业的酒粮溯源种植和旅游配套服务,让白酒酒庄成为仰韶文化的载体和窗口,让酒文旅赋能仰韶品牌塑造、促进产品营销。 当前,仰韶酒业集团无论是原酒生产能力、储酒能力,还是生产链条智能化、数字化等方面,发展潜力大、后劲足。随着仰韶酒业多个万吨酿酒车间、万吨麸曲车间、万吨陶坛酒库、万吨不锈钢罐群和智能化物流成品仓库的建成投产,将会在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自有产能等方面迈进一大步。 仰韶酒业正是依托黄淮名酒产区,不断强化生态优势,以“中华仰韶庄园”为载体,注重培育壮大白酒产业链,提品质、扩产能,推动仰韶成为黄淮白酒产区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助力产区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企业冲刺更高目标、产区扩大规模注入强势动力。未来,仰韶酒业将在做大产业规模、塑造品牌特色、注入品牌文化属性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打造黄淮白酒特色产区上再添新动能。(来源:微观豫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