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生活在乡下,我知道春天可以在地头采马兰头,梅雨季节就知道梅子要黄了,通过时令可以找到生活的快乐。而现在大部分消费者在现代化的菜市场感受不到季节的变化。”在首届天猫全球收获盛典上,“新农堂”创始人钟文彬发出这样的感叹。而今,在天猫生鲜一样可以找到生活节奏的快乐。 在前不久举办的天猫全球收获盛典上,天猫全球丰收日历诞生。按照时令,仅在9月,就有威海鲍鱼、新疆库尔勒香梨、秘鲁蓝莓等20款中外生鲜新品在天猫首发。人们无须走出家门,就可以第一时间享用这一切。 买得到 电商发展带动生鲜销量 即使工作再忙,没有时间去超市,只要你打开手机APP,就可以下单你最爱的水果和鱼虾。 生鲜产品一直是全球消费品市场中最重要的品类之一,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更是如此。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不断成熟,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中国消费者的餐桌发生了很大变化,生鲜食品购买频率也在不断上升。 较早进入生鲜市场的易果集团董事长兼CEO张晔曾经用一组数字来概括目前生鲜市场的规模:中国城镇家庭户均消费生鲜占比超过50%,城镇家庭全年购买金额近1万元,2017年中国生鲜消费市场体量达到1.6万亿元。 而伴随着线上生鲜的爆发式增长,借助新零售业态,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珍贵生鲜也飘洋过海来到中国,并且以非常亲民的价格进入消费者的生活,端上消费者的餐桌。 在此次全球收获季亮相的,不仅有来自国内各地的生鲜食品,还有巴西牛排、新西兰奇异果、阿根廷红虾等来自亚洲、南美、北美的10余种肉类、海鲜和水果。 “天猫作为消费升级的主引擎,要做的就是让中国消费者能买到全球最美味、最健康、最新鲜、最安全可靠的鱼虾瓜果。”天猫总裁靖捷表示,“这对供应链的要求,对组织协同全球的政府、行业协会、商家,以及如何形成稳定可靠的供应链解决方案都是一种考验。” 买得对 完善标准保证生鲜品质 虽然近年来生鲜市场发展迅速,但消费者对于生鲜食品的消费顾虑仍然存在。 艾瑞咨询在调查中发现:生鲜食品多为非标准商品,没有规定的尺寸、规格,特别是在网购渠道,对产品感知不如线下场景强烈,消费者无法直观感受到新鲜度、成分,这自然对生鲜电商平台提出了考验。 诚然,难以标准化是限制我国生鲜电商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针对这一问题,国内不少电商投入大量成本,尝试着从产品大小、重量、外观以及口感、甜度推出各自的标准。 为了帮助消费者买到最好的生鲜,天猫日前推出了“天猫红”“天猫金”“天猫蜜”三大标准。“稀缺”“高规格”“甜度”是天猫金、天猫红、天猫蜜所代表的顶级生鲜品质。例如,10只阳澄湖大闸蟹挑选出来1只的红印蟹达到“天猫红”标准,消费者可以定制来尝鲜。 很多人爱吃牛排,由于部位、等级不同,其品质和价格存在巨大的差异。至于如何选择,即使常去西餐厅的人也常常是一头雾水。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张贤东介绍,目前生产牛排的企业有200多家,品牌上千个,每年增速达到20%以上。牛排市场鱼龙混杂,不仅存在价格竞争,还有产品和质量倒挂的现象。 记者了解到,由中国肉类综合研究所、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天猫生鲜以及30余家知名品牌共同制定的首个牛排等级标准即将出台,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也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买得爽 品质把控从源头抓起 不管线上还是线下购买生鲜,消费者都期待能有更好的消费体验,而这首先取决于品质,需要有稳定可靠的规模生产和供应保障来支撑。 由于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品,很难在每个环节都形成统一标准,要保证品质,必须从生产源头开始层层把关。 随着大量有技术、爱农业的新农人进入农业生产领域,标准化农业生产技术被大量引入种植业、养殖业。 来自四川攀枝花的26度果园主营枇杷、石榴和芒果等特产鲜果,为了保证果品新鲜、绿色、生态的品质,26度果园选择海拔1600米左右的向阳山坡作为果园基地,并对果园的种植、管理进行全程监控,甚至装上了检测器来检测温度与湿度。而且,果树所用肥料全部采用农家肥和有机肥,严禁使用高残留农药,严禁水果未成熟进行采摘、销售。 董事长卜凡当过公务员,也做过记者。在他看来,现在中国农业很大一部分还是家庭式、手工作坊式的农业,无法实现农业集约化、现代化、产业化、标准化。作为新加入农业战线的新人,他认为农业的发展必须要用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才能带动农业的发展。为此,26度果园专门开办了免费的芒果培训学校,不仅提供技术,还提供有机肥的补助,帮助当地农民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 迅速壮大的生鲜市场挑战的是电商对于生鲜全产业链的整合能力。目前不少电商通过直营与联营方式,与店家一起共同打通从产地到餐桌的产业链渠道,逐步实现品质标准化的目标,这是新零售、互联网赋能生鲜行业带来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