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吴博峰)4月25日,阿里巴巴诉姚某售假猫粮淘宝店一案在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奉贤区法院院长陆卫民担任本案审判长。由于电商平台直接起诉售假卖家在国内几无先例,该案引发众多关注。 2016年5月,阿里巴巴和品牌方玛氏公司联合发现被告姚某有售假嫌疑,于是采用“神秘抽检”方式购买了该店的一袋猫粮,鉴定确认为假货后,将线索移交上海警方。 2016年10月12日,阿里巴巴、玛氏和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联合行动,查处了姚某的经营场所并将其抓获,随后警方对其立案。 今年3月8日,阿里巴巴以“违背平台不得售假约定,侵犯平台商誉”为由正式起诉姚某,索赔267万元。 审理过程中,原告阿里巴巴提交了多份证据,包括“神秘购买”物证转交的全程录像、品牌方玛氏的鉴定记录等,认定被告店铺内的活跃买家达到14000多人。 阿里巴巴官方委托代理人、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春泉在庭审过程中谈到:“不足1%的刑事处罚比例,是制假售假及侵犯知识产权行为难以从根本上遏制的关键原因。造成制假售假犯罪成本极低、执法成本极高,其结果就是违法犯罪的人笑死、痛恨假货的人急死、执法办案人员累死、消费者哭死。”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市场学助理教授张凯夫的一份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买到一件假货后,其在平台的消费将下降近4倍,平台成了售假店铺的“背锅侠”,成为了假货的真正受害者。 这也是为什么阿里巴巴此次选择以“违背平台不得售假约定,侵犯平台商誉”为由起诉售假者。据悉,阿里巴巴方面已将张凯夫的研究数据作为证据提交给法庭,希望藉此提供实证支持。 被告姚某当庭承认自己在淘宝上卖假货,并承诺今后将不再售假,但对索赔金额提出异议。 最后陈述阶段,由于原告代理人坚持诉讼请求,不同意调解,本案未当庭宣判。 针对此案,玛氏公司官方表示:“我们对制假售假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坚决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品牌诚信。玛氏公司愿与阿里巴巴、以及其他志同道合的相关方一道,为维护市场秩序、构建健康活跃的市场环境不遗余力作出贡献。” 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表示,当前目前刑事判决处罚过低,不足以震慑利润丰厚的制假售假产业链,阿里巴巴除了自身打假、联合品牌权利人打假、向执法机关提供案件线索打假之外,也不放弃法律赋予的民事索赔权利,总之要穷尽一切手段继续打击制售假货分子。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了解到,为了给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阿里巴巴于2015年底成立平台治理部,向制售假货和一切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宣战。目前平台治理部有2000多名员工专职负责打假,另有5000余名社会志愿者参与其中。郑俊芳表示,积极运用法律手段提高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治化水平,已经被确立为平台治理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仅如此,阿里巴巴打假联盟在本月发布《联合公报》,希望借助全天候运行的大数据电子平台,为打假提供建设性的支撑。事实上,无论是成立专门的平台治理部门,还是通过发布公报引起业界的共鸣,都是阿里巴巴打假的主动出击措施。 近年来,随着各大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消费者倾向于选择网购替代传统消费模式。但与此同时,假货也借着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时机肆虐于电商平台,假货横行已经是当前电商健康发展的“绊脚石”。究其原因,制假售假成本太低是根本所在。只有让制假售假链条上的每个涉嫌违法犯罪分子得到应有惩处,才是中国电商从世界工厂走向自主创新,引领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郑俊芳直言,希望此案可以成为向售假制假分子宣战的开端,“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在这一件案件中得到法律支持、获得赔偿,更是希望引起公众的重视,持续不断地以法律手段,在打假战役中实现社会共治,并且推动全社会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