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叠出,防不胜防!对于这类诈骗来说,在接到各类短信通知后,一定要看清短信内容,不可随意回复。被钻空子的电信类业务还不止手机副号 一种名叫短信保管的业务 也不太安全 短信保管业务开通后,便可以在运营商的服务器上保存你的手机短信,现在,不少手机厂商的云服务也在做同样的事情。然而,这却是个暗藏危险的功能。 某天清晨,丁小姐看见手机上有两条来自银行和手机运营商的短信,发送时间分别是凌晨3:43和4:12。一查账户,10万多元的余额在一夜间归零!不仅如此,丁小姐还遭遇了信用卡盗刷, 被申请 了7万元的银行万用金贷款。 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第一步:撞库,获取各类账户信息。所谓 撞库 ,就是利用软件对高概率数字序列进行尝试,利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用户的网络身份、网银账号、手机营业厅等账户便一览无遗。 业内人士称,撞库的速度真的很快,每分钟至少上千个,如果用一些好的设备,效率更高,成功率在50%以上。 第二步:开通短信保管和短信拦截业务,获取验证码。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开通这一业务后,保证登录安全的动态验证码就顺利成了犯罪分子的囊中之物。 第三步:开通实体SIM卡。此时,犯罪分子就可以伪装是受害人,在网上营业厅申请4G换卡业务。为了便民,有些运营商会直接把卡快递到指定地址。 既拦截了短信,又复制了SIM卡,诈骗分子就能 为所欲为 了。 大家知道,许多重要服务都依赖手机验证,如果你将手机短信同步备份到服务器上,就增加了暴露机会,一旦网上营业厅服务密码被盗,或云服务登录权限被盗,就等于在 裸泳 。 
反诈骗举报平台 猎网平台 发布的《2016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提出,2016年以来,网络诈骗主要呈现几个明显的特点: 手机卡成为新的盗窃目标; 利用短网址、微云分享链接跳转到钓鱼网站; 知名招聘网站、语音平台进行公开招聘; 真假难分的钓鱼网站; 精准诈骗的实施; 诈骗专业度越来越高; 利用新业务和冷门业务漏洞实施诈骗; 利用云盘、同步软件进行信息窃取。 这其中,便提到了手机卡以及冷门业务的漏洞。安全专家建议,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陌生链接勿点,不在安全性未知的网址界面中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定期修改社交账号密码,避免手机联系方式等信息遭到泄露;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避免遭受手机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