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王”叫谢新波,是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的农民,也是一名党员,同时也是村里负责纪检的干部。 低调的谢新波与村有钱人相比,他家里并没有钱,可是,他却有一颗爱民亲民的情怀。 
2月12日上午,当家家户户操办年货,喜迎新年时,记者在孟津县龙辉山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看到,27位贫困户、残疾人、孤寡老人喜滋滋领取大米、食用油。虽然寒风袭人,但喜悦却写在村民脸上。贫困户王满楼从谢新波手里接到大米和食用油后,非常激动。他告诉记者,谢新波已经连续4年,到年根时自己花钱买来东西,为他们这些家境贫困的农户发放,他是一个好人呀。 
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三组55岁的村民谢发增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对这样的贫困户,谢新波都一一送慰问品到家。谢新波说,他们都是老少爷们,看到他们生活贫困,自己虽然不很富裕,但是比这些贫困户强一点,多少表示一下,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让他们过一个好年。 谢新波小时候家里穷,穷到连交学费都困难。脱贫,是他最大的期盼。1997年,35岁的谢新波在黄河滩边尝试种植3亩山药,本以为只要水肥到位、及时防虫、经常拔草就行,没承想,夏日的一场大雨后,原本长势喜人的山药却日渐枯萎。他赶紧前往温县等地,请教山药种植专业户,对症下药。 2009年,谢新波将山药种植面积扩大到30亩,种植无公害山药,还摸索出了很多门道。经过反复试验,他发现通过交叉种植,山药不仅品质好、产量高,还耐保存、宜运输;为了减少人力,他还改良了封沟机…… 
2009年至2011年,全国山药市场迎来高峰,批发价高达每公斤10元。谢新波的山药因品质优被一抢而空。土里的“金疙瘩”真正让他致富,他也被村民称为“山药大王”。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铁谢村多黄绵沙地,金黄色土质、透气性好,种普通粮食作物收成一般,但种植山药能大大提高其品质。谢新波带头在村里成立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民”的方式,扩大山药种植面积,带动更多村民种植。 如今,铁谢村的山药种植面积已超过1000亩,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扶下,该村还建起了储藏冷库,实现了山药一年四季销售。在谢新波的带动下,铁谢村周边的油坊村、雷河村等七八个村都有村民跟着种山药;加上周边温县、孟州、济源的种植户,带动种植面积近2000亩。 此前跑运输的油坊村村民杨铁钢,跟着谢新波改行种山药,从三四十亩地发展到现在的180多亩。“市场行情走高时,一亩地的纯收入能有一两万元,其他时候,铁棍山药每亩平均收入七八千元,‘菜山药’每亩可收入六七千元。”杨铁钢说,中秋节过后,全国各地的山药收购商会直接把车开到铁谢村田间地头,上门收购山药,销往北京、广东、陕西、甘肃等地。  提起谢新波的一件件“善举”,村民都为他点赞。记者采访中了解到,2010年,谢新波拉土六百余方把村里百余米深坑垫起,方便群众出行;2012年村里缺乏资金,他得知后垫资23万元修建铁谢东门出村大路;2013年底,垫资9万元修建村里文化娱乐广场,同年为方便群人众安全出行,买来路障,为村主干路逐段安装。多年来为支持村剧团及娱乐队发展,他出资数万元为团里购买器材。4年来,每年春节他都拿出万余元为村里贫困户及孤寡老人送去米,油或现金,关心老年人生活,使他们安安生生过个好年。 
展望来年目标,谢新波信心满满:下一步,谢新波打算在山药包装上多下功夫,从品质、包装、营销等多方面打造“孟津铁谢山药”这一品牌。打造品牌,离不开多方努力,他和其他种植户一直希望能在村里成立一个山药集散市场,收购商、农户聚集在此,分级、分价进行交易。他告诉记者,他当下只要一个愿望,就是把孟津铁谢山药打造成为一个拳头产品,让当地村民都富起来,大家都富裕了,减少了政府负担,作为村干部,脸上也有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