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七千年,纵横两千里。仰韶文化,也称为彩陶文化,是黄河流域影响最大的一种史前文化,其发现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第一页,填补了中国远古文化发展史上的空白。 仰韶文化以黄河中游为中心,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南达洞庭湖以南地区,北抵内蒙,涉及地理文化、华夏精神、彩陶艺术等多个领域,有其强大持久的生命力,在我国分布广泛、影响深远。
缘起于发现,痴迷于探源,钟情于内涵,深陷于彩陶。仰韶玫瑰,花开中国,让我们跟着中国彩陶传播之路,沿着玫瑰花瓣纹勾勒出的早期中国模样,从东往西,在中国各地博物馆内,找寻仰韶彩陶点亮的中华民族文明史。

山西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培育对象。馆内藏品凝聚了山西,乃至黄河中游、中国北方百万年历史发展与文化积淀之精华。 俗话说,三千年文明看陕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很传神地反映出这片土地所孕育的灿烂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的突出地位。作为中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山西境内史前文化遗存丰厚,地上地下的古代遗珍堪称灿若星辰。 其馆藏物从古拙淳朴的石器彩陶,美轮美奂的青铜重器到栩栩如生的玉石雕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显示出极其浓厚的历史积淀,是名副其实的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 与华夏同步,历史绵长不息。接下来,请跟随小编,现在就出发,我们一起开启“晋地宝藏·山西博物馆的陶器之旅”! 01彩陶之花
彩陶在史前社会,或许是人与自然物联系的媒介,先民们托物示意,在纷繁复杂的具体事物中,提炼简约淳朴的艺术元素,将其概括凝练为一种理性范式,然后在有限的空间,选择、排列、组合,形成了繁复绚丽的图案。
仰韶文化时期的山西彩陶以花卉图案最具特色,其“彩陶之花”,见证了史前中国第一次波澜壮阔的艺术大潮!这些“彩陶之花”多姿多彩,盛放在辉煌的彩陶文化中,成为人类文明演化进程中绚丽的景观! 彩陶罐 
【彩陶罐】这件彩陶罐,是山西博物院镇院之宝,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彩陶罐上腹部用黑彩绘以弧线和圆点等组成的花卉图案,线条简洁流畅,富有韵律和动感,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典型纹饰。其图案很像现在的七巧板,又像一朵朵盛开的花装点,在这件陶罐上慢慢绽放。这件彩陶罐体型硕大,器形完整无缺,在全国范围内,如此经典的仰韶文化完整陶器也是弥足珍贵。 旋纹葫芦口双耳葫芦瓶 
【旋纹葫芦口双耳葫芦瓶】该陶器又称”彩纹弧带纹葫芦瓶“,是山西博物馆收藏历史最早的陶器。采用泥质红陶捏塑,绘黑彩。胎质略粗糙未打磨,鼓肩刮平后绘月牙形弧带纹。葫芦口双耳平底瓶是庙底沟文化的典型陶器类型,出土数量较多,但多不施彩。这件彩陶瓶出土于山西垣曲下马遗址,其上腹部以黑彩绘双旋纹,简洁醒目,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旋纹彩陶瓶。 壶腹平底彩陶罐 
【壶腹平底彩陶罐】该陶器,是山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被称为彩陶几何花瓣纹敞口罐,也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器物。陶罐为红陶黑彩,口沿内壁以黑彩均匀绘竖状宽条纹,并等距离留白间隔;肩部和上腹部通过地纹留白形成四组花卉纹,并以叶片、尖角状的几何纹样构成辅助纹饰。红、黑两色对比鲜明,视觉冲击强烈;纹饰布局主次分明,绘制技法高超。 弧形三角变体鸟彩陶盆 
【弧形三角变体鸟彩陶盆】属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典型器物,距今5900—5600年。采用泥质红陶拉坯制作,敞口,口沿外卷滚圆口沿满绘彩。鼓腹绘二方连续的黑色弧形三角纹和变体鸟纹,纹饰整体突出装饰效果,层次清晰。该彩陶盆比较大,但拉坯制作工艺非常细致,纹饰绘制也十分娴熟,保存也比较完整。 02象形器物 博物馆里的陶瓷器,不只是一件文物,一件展品,更是古代先民审美意识和生产技术水平相结合的结晶。在博物馆这样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隐藏着许许多多的象形器物,无论是在器物纹饰上,还是造型上,都有体现。 在山西博物馆中,就藏有”龙“”牛“”骆驼“等动物形象,均是罕见的艺术珍品。馆藏的《二十四孝陶故事》,是人物陶塑,更是迄今发现的二十四孝题材中唯一一套陶塑作品。 彩绘蟠龙盘

【彩绘蟠龙盘】属于仰韶庙底沟类型文化遗物。该器物内壁磨光,涂褐色陶衣,器上以红、白彩绘制蟠龙图案。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数千年来,在人们心中始终有崇高的地位,至今我们仍自称为龙的传人。陶寺龙盘中的彩绘蟠龙,身体饱满而外张,沉稳而强健,威严而神秘,颇具礼器性质,是罕见的艺术珍品。 红陶牛

【红陶牛】这件陶牛体格雄健,脖颈坚挺,犄角冲天, 佩戴有络头、璎珞和杏叶等。四肢粗壮有力、支撑着强壮的躯体,昂首向天,有“牛气冲天”的气势。整体雄健威猛,生动写实,散发出生机勃勃的时代精神。生肖陶俑,一般都是用作墓地陪葬,是古代人们用来“压胜”“辟邪”的镇墓明器。 陶骆驼 
【陶骆驼】这件陶骆驼的塑造十分精准,身体构造明确,头部刻画相当传神,颈部弯弧而长,骆驼从容徐缓的习性尽体现在此中。骆驼形象在中原墓葬中出现得很早,从古至今,骆驼一直被人们视作吉祥和深情的象征。汉族中原地区本来较少使用骆驼,随着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骆驼进入民众的生活之中,较多用于运输。 二十四孝陶故事 
【二十四孝陶故事】这组陶塑共24组,塑造有57人,原刻有编号数字,少数有题名。“二十四孝”盛行于金元时期,内容组合大同小异。这套作品造型生动,人物传神,情景交融,是不可多得的陶塑艺术珍品。既是中华民族“孝道”观念的生动体现,又是体现戏曲道德教化功能的实物资料,所表现的二十四孝故事情节,都可考证出故事渊源。
END 拨开层层泥土 重现璀璨的古代文明 跨越时光隧道 展现历史的真实面貌 山西是我国史前彩陶极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奔腾不息的黄河与雄浑辽阔的黄土高原 共同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时代文化 而绚烂多姿的彩陶艺术 正是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的辉煌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