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 2017年 2月 21日,蚂蚁金服刷脸支付被世界权威期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TechnologyRe-view)评为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 其实早在 2015年 3月,在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上,马云就现场演示了SmiletoPay,即刷脸支付。同年,支付宝在发布 9.0版本时引入人脸识别技术,主要是用户刷脸登录。蚂蚁金服生物识别项目负责人陈继东当时表示,支付宝已经完成刷脸支付从实验室到商用的最后一步,该产品不久就能上线。 而在取款方面,刷脸技术运用得更早。2016年,招商银行就在全国106个城市近千台ATM机上实现了刷脸取款的功能。 刷脸支付的落地,意味着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即便忘带钱包、手机没电,也能进行支付。 提示 支付步骤有哪些 以支付宝为例,在支付宝实名认证时,首先要完成人脸识别输入,使个人人脸数据存储于支付宝数据库中。其次,在支付宝中开通刷脸支付功能。最后,支付时选择“支付宝刷脸付”,然后进行人脸识别,大约需要1-2秒,再输入与账号绑定的手机号,确认后即可完成支付。 支付安全被关注 目前,我国刷脸支付还没有大规模落地。很多人对刷脸支付给出了不同的意见,有的人比较期待它的到来,而有的人更担心刷脸支付是否足够安全。 目前,在保证资金安全方面,农行的刷脸取款系统限定用户每次取款上限为3000元,日累计不超过10000元,且单日不超过5次。建设银行的每次取款上限为2500元。所以“刷脸”有限额已经考虑到了安全问题。 在支付安全方面,从支付宝公布的消息看,其采用的新技术误识别率控制在十万分之一,这是已经达到了金融级人脸支付的级别,标准相当高。另外,目前支付宝还在实验室测试了更先进的成果,即双胞胎、四胞胎的人脸也能被轻松识别。而且人脸识别技术一般会采用交互式活体认证防伪,可以有效避免用照片或者其他方式仿冒的问题。 在2017年的央视3·15晚会上,就曝光过刷脸登录的风险问题。有专家直言,密码丢失后可以设置一个新的,但存有大量生物特征信息的服务器一旦受到攻击,数据库被拿走,用户就不可能再有第二张脸。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背后,可能潜藏着安全风险和隐私泄露问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应尽快建立生物识别相关法律和技术标准,通过立法明确什么地方能用,怎么使用,诸如用什么技术采集、达到什么样的安全级别、采集多少个点位的特征、信息要做多少层加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