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上是招聘,暗地里却以收取体检费为目的;信誓旦旦有关系,工作难安排,费用也不退……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关键期,在毕业生满怀热情投简历、面试之时,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躁动”起来,打着招聘的幌子挖坑设陷,导致诈骗钱财、盗用信息、诱导犯罪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近日,记者接到多起关于求职方面的投诉,总结了一些求职陷阱,提醒广大求职者在找工作时一定要擦亮眼睛。 求职没成功 体检费差点损失了 “如果不是我从事这个行业,我妹妹的体检费就白交了。”6月16日,在郑州市从事人力资源服务工作的吴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刚发生在其妹妹身上的一件事,希望提醒求职者在找工作时要“多个心眼儿”。 不久前,她妹妹在某互联网招聘平台上看到郑州一家企业用人的需求,福利待遇符合期望,就去发布招聘信息的中介公司应聘。妹妹当场通过面试,并按要求拿到体检表去中介公司指定的医院体检。 “170多元的体检费由应聘者支付。体检完双方签订协议前,我们对协议上的一些条款有疑惑,就问如何能保证工资足额到手。中介人员口气变了,说那是在工厂正常生产、员工满负荷上班情况下才能拿到的,如今工厂处于生产淡季,一个月能拿2000多块钱,与事前许诺的相差很多。”感到意外的吴女士不让妹妹去了,向中介咨询体检费的事情,中介称体检费只能由应聘者负担。 警惕性强的吴女士感觉掉进了“求职陷阱”,于是据理力争。中介看到她“懂行”,最后退了体检费。“这两年就业形势不好,网络求职陷阱不少,根据我的判断,我们的遭遇就属于变相收取体检费。”吴女士说。 根据吴女士指点,6月17日上午,记者登录某互联网招聘网站,经中介应聘同一家企业的普工岗位。到达中介公司招聘办公室,填写一张个人基本情况的表格后,3分钟通过面试官面试,被交代去体检,体检表拿到后方能进入下一步。据记者观察,体检是求职者面试通过后的必要程序,每个人都要进行。 吴女士说,一些人力资源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向求职者变相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往往收取求职者的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押金、岗位稳定金、资料审核费等费用。求职者入职时,他们和不法用人单位就会编造各种理由拒绝求职者上岗或中途辞退求职者,目的就是骗取这些费用。 工作没找到 介绍费差点“飞”了 搜索网络,关于体检费、培训费等求职“陷阱”的事情不少,还有一些“陷阱”更隐蔽,令人防不胜防。 “你被录取了!”“恭喜!你终于’上岸’了!”……这两年,进入一个稳定的单位、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成为不少求职者的期盼。于是,有人就敢利用求职者的迫切心理“钻空子”。 “我坚信,有你们的努力和付出,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和谐,更加安宁。”不久前,洛阳市民李某带着印有“真打实干办实事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锦旗和感谢信到洛阳市瀍河区东关派出所,向办案民警郑举和王志康表示敬意和感谢。 原来,李某的孩子两年前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急之下,李某通过他人介绍,认识了自称有门路,能安排人到铁路系统工作的王某,在得到“如果事情办不成,钱全部退还”的承诺后,李某一次性向王某转了16万块钱,请其帮忙给孩子安排工作。 王某收到钱后开始一再推托,直到今年,李某孩子的工作依然没有着落。李某多次要求退钱,王某虽退了一部分,但仍有10.5万元一直未退还。李某怀疑被骗,无奈之下选择报警。派出所民警了解该情况后,迅速开展侦办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帮助李某追回了其余款项。 郑举称,不少以找工作、替人办事为名的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的骗术其实并不高明,基于一些“熟人关系”,抓住被害人急于求成、想走捷径的心理,犯罪分子就有机可乘。就业问题是人生中一件大事,求职找工作,请走正规渠道,切勿相信“托人打招呼入职”“有关系帮你进单位上班”等诈骗伎俩。 毕业生求职 要避这些“招聘坑” 又到一年毕业季。根据近年来不法分子常见的伎俩和套路,除了上述骗局套路外,记者也整理了其他几种求职骗局,提醒广大求职者。 【陷阱1:境外高薪诱骗】 很多骗子把违法犯罪活动包装成境外高薪工作,引诱求职者上钩后,可能将其拐骗到境外从事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对拒绝工作或“业绩”不达标者,甚至进行非法拘禁、虐待等。 防范提示:看到这种境外高薪诱惑,一定要查一下经营公司是否具备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以及行业平均薪资水平。如果高出很多,就要考虑是否有陷阱。 【陷阱2:误入传销圈套】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其缴纳费用或购买商品以取得加入或发展他人资格,从而牟利的行为。传销一般以亲友推荐的途径传播,基本都以轻松赚大钱、无需面试直接上岗为噱头。面试或工作地点都比较偏僻且转换频繁,公司业务不能清晰说明。 防范提示:务必清楚传销属于违法行为,对发展下线的宣传,要保持头脑高度清醒。如果不慎进入传销组织,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时间脱身报警。 【陷阱3:刷单返利类诈骗】 一些诈骗分子打着高薪兼职、点击鼠标就赚钱、刷单返现、抖音快手点赞员等幌子进行诈骗,其特点是门槛较低,号称轻松兼职、薪酬丰厚。 防范提示:不要轻信既轻松又赚钱的好差事,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的往往是陷阱。同时要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轻易泄露银行卡、网银、支付宝等密码信息,不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 【陷阱4:付费内推、优先录用】 个别中介机构或个人以“帮助”求职者通过所谓内部推荐进知名企业、国企央企或者优先录用等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如求职者被录用,机构就归功于己;如求职者没被录用,就会以种种理由搪塞,拒绝退还相关费用。 防范提示:收费内推、保录取等多属虚假宣传,求职者千万不可抱着“走捷径”“靠关系”等心态轻信骗子的话术。 【陷阱5:培训就业变高额借贷】 个别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以高薪就业作为诱饵,向高校毕业生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往往难以兑现承诺,或推荐的工作与原先承诺相差甚远,毕业生可能会面临身负高额借贷又没有实现就业的不利局面。 防范提示:要看机构或企业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培训内容,看承诺薪资是否与社会同等岗位大体一致,慎重签署贷款协议或含有贷款内容的培训协议。(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