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还好,有相关的病理检查报告,配合问答,基本上能解决,多数也就是指导用药什么的,但是,中医网络问诊真的好吗?不懂!”对于日渐兴起的通过微信、APP、网络等问诊模式,身患牛皮癣多年的北京郭先生始终有些犹豫,“一个好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个中医,据说疗效很不错,但考虑了很久,还是没敢轻试。” 目前,从事网络问诊业务的除了已经上市的平安好医生,还有微医、丁香医生、小鹿医馆、京东互联网医院等平台。另外,利用微信、微信公众号或APP从事网络问诊的机构也日渐增多。2018年9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中提出,要对医师执业注册进行有条件的适度放开。医师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只要取得执业医师资质,有3年以上独立临床经验,并经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同意,就可以开展互联网诊疗。除此之外,互联网医院使用非本机构注册的医师,不用重新注册。 网络问诊渐成风口 2018年,随着平安好医生的挂牌上市,网络问诊行业渐渐成为资本关注的新风口。毫无疑问,在移动互联时代,医疗领域的应用场景会逐渐互联网化,许多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从细分领域入场,寻求单点突破以后,再扩展到其他应用场景。一直是行业领头羊的微医也在酝酿上市,2016年成立的小鹿医馆以中医亮点切入互联网医疗行业。“费用说不上昂贵,但也不便宜,网络问诊,一般的大夫也得几十块,好的要一两百,虽然说这些大夫未必会是马甲什么的,但总不如当面咨询来得踏实。”对于网络问诊模式,已经尝试过几次的北京消费者王先生仍持保守态度,“毕竟,在北京,专家出诊的普通号也就50块钱,特需门诊专家号也就两三百元,虽然不太好挂,但当面看病和网络看病比,还是可信度更高一些。” 据了解,随着各地医疗主管部门对多点执业支持政策的落地,医联体建设和互联网医院建设逐渐成为互联网诊疗行业的热点。“多点执业就是最大的催化剂,或者叫助推器吧,好的医生不再只能在一个点执业,而且在互联网上执业不再受地点的限制,这一点对好的医生资源来说,社会利用率就高了,医生本人的收入水平可能也会水涨船高,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对于日渐热门的网络问诊,安徽省芜湖市某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负责人侯先生非常看好,“这一定会成为一个风口,是对传统通过电话、视频等的远程医疗、远程会诊业务的一个升级,可以尽可能地实现医疗资源的普惠,尽可能地缩小地区医疗水平差异。” 近年来,网上药店和线上问诊平台层出不穷,其中线上问诊平台的受众度比较大的有好大夫、春雨医生、杏仁医生、平安好医生、维儿康儿童健康等。但是,许多患者在试用后感觉并不理想,许多线上的问诊过程由于患者能提供的参考检查不够清楚或不全等原因,最后大夫很难给出具体的治疗方案,患者还是得去医院看病。 快速诊断与误诊是否相关 毫无疑问,在移动互联时代,手机应用越来越普遍,很多消费者甚至已经把网络当成日常寻医问药的第一选择。由“家庭医生在线”开展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83.2%的网民有网络问诊经验,其中34.2%的网民会向一些健康网站咨询“头痛脑热等小病痛”,33.1%热衷于从网上获取日常保健知识。“身体不舒服,第一反应是在网上先查一下相关的治疗方法,像感冒发烧什么的,虽然未必会得到准确有效的答案,但至少是一个选择。”经常在网上查询常见疾病知识的江苏南京95后段小姐对于网络问诊有极高的认可度,“去医院太麻烦了,而且到医院,大夫也就是开检查单,简单问几句就直接开药,跟网上的区别不是很大。” 调查发现,目前确实仍有很多患者认为线上问诊未必靠谱,问诊平台上医生是否真实、医生水平是否可靠都是未知数。其实,目前线上问诊平台都会要求注册的医生必须具有执业资格证,并且都会实地实时地去考察医生是否来自合法的医疗机构。即使如此,患者对网上问诊能否保证准确仍然存有疑虑。“快捷是很快捷,但是误诊率有多高呢?毕竟网上问诊提供给大夫的参考依据比较有限啊。”对于网上问诊的准确性,曾经有过两次网上问诊经历的北京周女士持怀疑态度,“其实我就是想在网上买药,所以就试了两次问诊,感觉非常套路化,没有太明确的指向性,回答比较专业,但也比较模糊。” 全军解剖学组织胚胎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抗癌协会淋巴瘤委员会委员、全国全军及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纪小龙教授表示,医生的诊断有三成是误诊。如果在门诊看病,误诊率是50%,如果你住到医院里,年轻医生看了,其他的医生也看了,大家还查访、讨论了,该做的B超、CT、化验全做完了,误诊率是30%。“面对面误诊率都很高,何况是网络问诊呢?看病就不是能急的活,越快是不是误诊率越高呢,二者是否正相关,我没有这方面的资料。但我个人不太认可这种模式,通过简单问诊就作了结论,推荐用药,这不太严谨,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不是单纯地问几句症状,就可以下药的。”对于网络问诊的日渐热门,从事中医诊疗近20年的北京中医牛大夫持谨慎态度,“西医的误诊我不敢说,中医也是有很多误诊的。” ●提示 网络问诊只可参考切莫依赖 调查发现,目前除了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在线、丁香医生等大型在线诊疗平台以外,还有一些医生和专家,通过APP、微信等方式提供线上问诊,网友以免费或付费方式进行病情咨询、寻求治疗的建议等。 “确实是方便,尤其是农村或偏远地区的患者,到北京、上海、广州这样医疗条件好的地方,找知名医院或知名专家看个病,能不能挂上号都是个问题,而且要家属陪同,舟车劳顿,加上住宿什么的,看病成本极高,而且一趟两趟未必能看好。”对于异地求医的艰难,曾经两赴北京看病的辽宁葫芦岛患者杜先生感触颇深,“就算真看上了,也是排队老半天,看病三分钟,心里憋屈得很。要是真在网上看,省老事了。” 然而,从客观角度来看,疾病种类繁多,具体到每名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也各不相同。很多情况下,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患者身上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而有同样临床表现的,也可能是不同的病因。虽然患者可以提供检查报告、症状图片或者描述,供医生参考,但对具体疾病,效果仍然难以与现场诊疗相比。多数情况下,网上问诊只能作为建议和参考,难以成为正式的诊断依据。 “像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在线、丁香医生、京东互联网医院等大型平台,医生资源比较可靠,有正规的问诊资质,但是微信诊疗之类的,很难说是否合法合规,不管收费还是免费,都可能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对患者和医生都是有风险的。”对于越来越多的网络问诊模式,从事远程医疗多年的安徽省芜湖市某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负责人侯先生特别提醒消费者,“有些网络问诊的结果可以参考,但最好不要依赖,说到底,网络问诊确实有它的优势,但至少现阶段,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求医问药。”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