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概念的盒马鲜生(以下简称盒马)近日陷入“标签门”。 事实上,媒体不时曝出的超市生鲜食品乱象,特别是标签标注信息失真,甚至反复更改标签信息问题,远不止盒马一家。那么,目前超市生鲜食品管理情况如何?有哪些监管难点?又该如何有效管理?为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采访。 “标签门”后盒马道歉 有上海市民11月15日在盒马鲜生大宁店挑选蔬菜,看见一旁的工作人员正在更换胡萝卜外包装的日期标签。经查看,被换下的胡萝卜标签日期为11月9日、11月10日、11月11日,被换上的标签日期为11月15日。之后其向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管局举报。执法人员当日赶到盒马鲜生大宁店现场检查,门店负责人承认,店员违规操作,更换了“崇明胡萝卜”产品标签。11月19日,静安区市场监管局表示,已对盒马鲜生“标签门”事件立案调查,对盒马所有产品标签进行检查。 这对于一直宣称蔬菜“日日鲜”、只卖当日的盒马而言堪称打脸。 11月21日早上8点59分,盒马CEO侯毅在微博上发布致歉信,宣布将免去上海区总经理职务,在所有的门店展开自查,并表示“服务、品质是盒马的生命线,将招募消费者担任盒马的服务监督员”。“近期包括标签事件在内,我看到用户对我们不好的反馈在增加。我也是盒马的用户,与大家感同身受。但我们没保持好对客户的敬畏之心,散漫了对客户第一的坚持!”侯毅的致歉信中提到,在自查的同时,盒马将邀请消费者担任服务监督员,遇到类似问题可直接向CEO团队进行反馈。 经营者明知已经过期而更改日期,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亿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认为,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属于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向消保委、食药监部门进行投诉,或是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并支付十倍价款或三倍损失的赔偿金。 商超标签混乱顽疾 事实上,给生鲜产品更换标签,盒马不是第一个,给生鲜产品私换标签日期,在过去曾多次引发人们的关注。 据了解,2012年就有媒体曝出超市里的过期豆制品被替换了新包装、打上新标签;2016年,上海联华超市因频繁出现两个日期被法院以违反《食品安全法》判决十倍赔偿;济南经十路大润发商业有限公司2017年也因销售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的食品,被食药监部门累计罚款13万元。 “盒马员工替换日期标签映射出了商超环境的常态,替换日期标签相关裁判文书在近三年有上千篇。”董毅智这样告诉记者。 从盒马“标签门”中消费者曝光的标签上可以看见“包装日期”的字样,目前这样的情况比较普遍。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部分商超发现,目前生鲜食品标签标注五花八门。如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生产日期”一栏在多个超市的生鲜食品标签上都显得非常模糊。绝大多数超市生鲜食品的标签信息都设置有商品品名、产地、等级、单价、重量等基础信息。部分超市还会在商品标签上设置“备注”项,补充说明生鲜的储藏条件,如建议常温还是冷藏等提示。相比之下,比较关键的“生产日期”则显得讳莫如深。记者还发现,有的将生产日期直接等同于包装日期、打印日期的也并不是个别现象。有超市销售人员则直接告诉记者“包装日期就是生产日期”。 标签监管背后的尴尬 超市生鲜食品乱象背后有无相关法规进行规范呢? 据介绍,原农业部2006年公布的《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中规定,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包装销售的农产品,应当在包装物上标注或者附加标识标明品名、产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名称、生产日期。2016年公布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也规定,销售按照规定应当包装或者附加标签的食用农产品,在包装或者附加标签后方可销售。包装或者标签上应当按照规定标注食用农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等内容。 尽管有这些规定,超市标签乱象还是频现。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作为终端的商超,食品加工生产有着多道复杂环节,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监管部门显然难以做到对所有商超进行无缝隙式的严管。 事实上,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在2015年曾发布《超市生鲜食品包装和标签标注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要求超市经营者不得以包装日期代替生产日期,生产食品的产地标注至少应当具体到县级行政区划,不得将生鲜肉类预加工成肉馅进行售卖等。但随后因为“监管难以执行”没了下文。 上述不愿具名专家认为,超市由企业体系化运作,更改标签或者销售过期食品变得更为隐蔽。超市企业可以借助促销活动完成对品质较差的生鲜食品的倾销,更可能用已过保质期的变质肉类批量加工肉馅——如果这样的肉馅没有销售完,还可以继续用来加工超市企业的面食、盒饭等预加工食品。 技术手段或可解决 想要从根源上解决“标签门”事件再度发生,除了依靠企业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的生鲜产品标签管理制度和操作细则,将来也有望通过技术手段的提升来加强监管。 上述不愿具名专家认为,“标签门”事件也从侧面反映出公司管理上存在诸多漏洞,在追究相关责任人之后,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例如零售商与农场建立直采体系,积极建立生鲜产品的全流程溯源等等,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而据了解,盒马自己就一直宣称,通过农业基地直采,可以实现部分农产品的动态溯源,在盒马门店也有部分商品可以扫码查看溯源信息。但是很明显,它还做不到100%的覆盖。“监管仍然存在空白地带,或许这样的情况还会发生,只能期待有更严格的方式来规制这种行为,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董毅智表示,要确保超市企业生鲜食品的品质安全,可行的法子就是让超市企业的自制食品生产加工消除模糊环节,削弱企业相对于消费者的优势地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商家也有内部规定,有超市建立了十分规范的过期商品“销毁制度”,如某品牌超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内部对过期食品的处理和销毁有严格的流程,并有视频监控、专人把控。行业人士表示,摄像头的运用有助于超市的日常规范化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