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人选择家庭DIY,但近年来,由于饮用自制饮料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越来越多,例如自制酸奶时操作不当、采摘野生植物自制饮品导致食源性疾病等报道频见报端。为了降低饮用自制饮料的食品安全风险,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提示消费者注意如下几点。 选择安全的原料 1.自制饮料的果蔬、奶制品等原料须在正规商家购买,确保原料安全、新鲜。自制饮料用水使用达标的洁净饮用水。 2.请勿使用自行采摘的野生果蔬或者其他安全性不明的原料制作饮料。 自制过程要保证安全、卫生 1.自制饮料时要注意保持双手、器皿和操作环境清洁。 2.自制饮料的原料要清洗干净,如需熟制的原料要烧熟煮透。 3.自制饮料时要选择安全的方法,请勿使用安全性不明的“秘方”“偏方”等。 室温下存放不宜超过2小时 1.自制饮料最好尽快饮用,在室温下存放不宜超过2个小时。 2.自制饮料储存时要在冰箱内低温保存,并且注意不宜保存过长时间。 3.储存自制饮料的器皿要注意密封,避免交叉污染。 4.饮用饮料时注意不要暴饮暴食,体质虚弱者注意不宜过量饮用冰凉的饮料,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5.饮用餐饮企业自制的饮料时,注意选择具有正规经营资质的企业,并且自制饮料的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均按规定标示清楚。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还提示,饮用自制饮料后若出现肠胃痉挛、腹痛、呕吐、头晕、发烧等身体不适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医。就医时注意说明饮用的自制饮料的原料和制作方法,以便医生及时准确判断病情。 |